■本报通讯员 何晓丰 吕勇勇 沈敏 朱捷 本报记者 薛建国
海宁 私企业主请看戏
昨天,天气有点冷,但海宁许村镇永福村的文化活动中心里却热气腾腾,村民们吃好午饭后不约而同地来到这里赶场子。原来,村里从外地请来了越剧团为村民演出。
在村里文化活动中心广场临时搭起的小舞台上,来自萧山的文兰越剧团正在演出越剧,而另一边村里的女子腰鼓队队员也挥洒自如敲锣打鼓。村民们说:有腰鼓队、越剧队来表演,这个新年既快活又开心。
永福村从外地请来的越剧团每天从下午1点开始演出到夜里9点,从年初一一直演到年初七结束,这次越剧团带来的越剧有100多出,村民喜欢看什么就点什么。而这次请越剧团的费用全部是村里个私企业掏的腰包。
许村镇永福村党委书记许卫明说:请外面的越剧团到村里演出,资金是私企业主捐资的,村里不掏一分钱,他们都争先恐后,主要是为了丰富老百姓的文化生活。
东阳 农民创意刻碑联
东阳市巍山镇八字墙村西坑沿农民李成洪因痴迷中国传统文化,今年春节,他将“四书五经”、“道德经” 等传统文化的精粹内容刻在围墙的石碑上,供村民欣赏。也让在新年里到该村走亲访友的人们感受到一股浓浓的文化味。
走进李成洪家,首先看到的是他家的围墙上镶满了石碑,碑上刻着“四书五经” 、“中庸”、“道德经”等传统文化内容,分为励志类、修身类、怡情类、管理类等。励志类的有“侮辱忍得住、贫困挺得住”,修身类的有“富贵知贫、少壮念老”,管理类的有“有德有才破格使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等等。
李成洪说,弄一些碑联的目的是,把做人做事的思想,把儒、释、道文化跟现代自然知识交给下一代,使他们懂得怎么做人、怎么做事。另外,他也希望社会大众看了这些碑联之后有一种奋发向上的浩然正气。
为让村民能更方便欣赏这些“墙头文化”,李成洪建造了占地一亩多的私家公园,供村民游览。私家公园里刻有“中庸”、“大学”等内容。他怕村民看不懂原文,还专门在原文的下方刻上译文。他打造的“墙头文化”不仅吸引了西坑沿村民,附近不少村民也都自发来到他家感受文化的氛围。
德清 韩国媳妇中国年
嫁个中国人,就过中国年。浙江树人大学教师、韩国媳妇徐惠敬抱着儿子回到德清县乾元镇公婆家,和中国公婆一起过中国年。
徐惠敬用流利的汉语说,丈夫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读硕士,一家人团圆过节是中国人的习俗,所以,她考虑再三,放弃回韩国、去荷兰的念头,而是留在中国陪公公、婆婆过个欢乐祥和而又有意义的春节。
徐惠敬说,韩国也过年,但不同的是,韩国人是正月初一吃团圆饭,而中国人是在除夕夜吃团圆饭。
到了公婆家,徐惠敬努力和中国婆婆学习做德清小吃春卷,而自己也露了一手,给老人们做了韩国寿司。
浦江 一团面泥续民俗
昨天,在浦江儿童公园一角,许多穿着漂亮衣服的孩子围着一位面人师傅,神情非常专注。
这位面人师傅叫张和平,搞面塑这个行当已经有15年,他说,面塑是浦江的特色民俗,像他这样的民间艺人有不少。只见红、绿、黄、白、黑的面团,被张师傅随手一掰,先在小木棍上塑上白色的面团,然后用其他颜色的彩面做出头饰、眼睛、鼻子、嘴巴等点缀其上,不一会儿,一只活灵活现的人物造型就出来了。
张和平告诉记者,面塑艺术是依托民俗而生的,也要顺应时代而变,他的面塑人物也随着时代的进步在不断创新。以前的小鸟、小兔换成了现在孩子喜欢的卡通造型。这不,眼看奥运将近,他还做起五福娃的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