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西溪湿地里今天很多人在割芦苇,你们快去看看,芦苇都快被他们割完了!”昨天,本报接到热心读者来电。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记者在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游船大码头至蒋相公桥一带,看到了20多个人正拿着镰刀向芦苇丛砍去,不过他们身穿公园制服,难道这些就是读者口中的“破坏者”?
“我们是湿地公园农耕渔事部的,割芦苇可不是破坏公园生态环境,而是让芦苇今年长得更好,让大家赏到的景色更美丽。”工作人员向记者解释说。
原来,芦苇一年一割是西溪的传统。道理和西湖景区每年清理残荷差不多。“芦苇要割掉,第二年才会从根里长起来,长得更茂盛。如果不割,芦苇就会从茎上发芽,长出来的就不好看了。”以前,农户把割下来的芦苇打成草席自己用或者卖到周边造纸厂造纸。而这两年周边的造纸厂已经关停,农户也不打草席了。但是,这芦苇还是得割,只有这样,苇杆才会长得更直,花才会开得更盛。
那么,割下来的芦苇要怎么办?“先往外运出去,找空地分散焚烧,再把烧剩下的草木灰回运到湿地里,作为肥料。”相关负责人这样说道,这也是西溪湿地生态养园、护园的一项重要工作呢。
听工作人员说,这六七百亩的芦苇荡他们已经割了有一段时间了,估计再过半个月左右,就能全部割完。今年秋天到西溪,又能看到如诗如画的芦雪美景了。
本报记者 鲁佳 本报通讯员 姜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