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刚读到的一篇短文让人大开眼界。这篇文章是这么说的:德国人最反感在德的中国人买东西时讨价还价,因为德国人有这么一套内在逻辑:我的商品是按照其价值合理定价的,你一上来就不问青红皂白地大砍特砍,说明因为你在潜意识里认为这个价格有水分,说明你认为我这个人不讲诚信,这是对我人格的侮辱。
认真的德国人真是可爱,买个东西都能上升到尊严问题;换了在中国,你不还价才是傻瓜,中国某个国际化大都市的居民直到今天都打心眼里佩服那些懂得砍价之道的人,而对那些按原价付钱的人又是鄙视又是暗骂“寿头”。
砍与不砍,中国诚信问题之现状浮现:假文凭、假发票、假烟、假酒、统计水分、股市造假、基金黑幕、盗版碟……就连“超级女声”,电视界好不容易开出了这朵娱乐奇葩,马上有人在利益的驱动下买卖Q币、疯狂刷票制造虚假人气,硬生生地用铜臭把这朵“花”给熏死了。
这个号称“礼仪之邦”和传下了无数道德训令的国家竟然会在今日遭遇诚信困境,这确实是一件值得玩味的事。
余华在《兄弟》序言中说的话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为国人的造假理念和行为作出解释:人家西方人400年走过的路,中国人只用了40年就走完了。他的意思是说,中国社会变化太快了,经济上得太快,但制度建设和人的素质根本没反应过来。
在本人看来,要改变目前关于造假成风、诚信成疑的局面须从以下三方面入手:建立一套严谨的制度来监督人性和行为,其中政府行为首当其冲;结合优秀传统文化,按照现代文明精神对国民精神进行改造;重塑国人的信仰和价值观,改变现在某些人做事无底线的局面。
很久以前,西哲苏格拉底被关到了狱中,有人准备劫他出狱。他没同意,说既然我在这个城邦生活了这么久,就表示我已认可了这个城邦的法律;今天法律判我死,我应该死。而葛优在电影《夜宴》中也一本正经地说“我泱泱大国,以诚信为本”。新春伊始,希望苏格拉底和葛优的这两句话分别成为内化于国人的道德约束和这个国家的常态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