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B0016版:财富·生活家
3  4  
PDF 版
· 在上海石库门,与创意面对面
· 别把
创意
弄滥了
· 创意来自思想和灵魂
· 要创意先找到生活的根源
· Q&A
· 【记者手记】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3月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在上海石库门,与创意面对面
  在去田子坊前,负责人高扬一再提醒我:最好下午5点以前来,这样光线好,可以更好地感受石库门风味。

  的士停在泰康路与思南路之间,下车时正好立在一个设计师工作室前,走几步就被路边透过玻璃看见的大小不一的圆形装饰灯吸引,白白的一片,似乎一下被浓浓的艺术氛围包围。

  拐入一个不起眼的入口意味着真正踏入了田子坊,墙上一块块牌匾记录着——从1998年陈逸飞、尔冬强等一批艺术家的入驻开始,这一块区域真正开始转换面貌。而就在去年9月24日,街区中248弄的19户人家集体开业,成为10年来发展最迅速的一年,来自18个国家的艺术家们从此聚集于此。

  “我们的衣服不能挂到网上去,会被抄款。”首先看见的一家手工制作中式旗袍店内,店员十分严肃地回答。曾经是一家食品厂仓库的坊间2号甲,现在是陈逸飞工作室,2号乙属于艺术家尔冬强,这个800平方米的工作室拥有一个咖啡室,通往2楼的楼梯虽然被锁链拦着,不过对于有兴趣的顾客,依然欢迎他们一睹尔冬强的作品。

  “墙上这条腰带是几十年前的。”在和服设计衣曼茶罗(Japanese Antique Clothes),从二楼下来的日本人芦田明日香果然中文了得,“传统的和服穿起来很麻烦,起码要1个小时,现在做的是改良和服,更便利,但依然保留了传统元素。”她的妈妈出现时,手中拿了一条50年前手工刺绣的腰带:“这个要卖3000多元,很多欧美的游客和香港台湾人经常光顾这里。”

  红砖墙、黑木门、天井、厢房,除了应接不暇的惊喜外,传统石库门的痕迹依然。跨出一个现代化的店铺,抬头便是锈迹斑斑的繁体字门牌,配着老底子才有的木头高门,弄堂里的小凳上,孩子大人耍得不亦乐乎。弄堂虽深,却听说卖银饰的铺子生意很不错。

  “这里有16个店铺,已经谈妥了9个韩国品牌,马上装修营业。”高扬打开锁着的仓库,陪同我们的是在弄堂里拥有一家特色蜡烛店的韩国女孩——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蜡烛上大大的“佛”字。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财富·生活家 B0016 在上海石库门,与创意面对面 2007-3-2 钱江晚报b00162007-03-020001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