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陈诚 俞萍丽) “投资者胃口越来越大了,3%~8%的预期收益打动不了一般的投资者。”昨天,在杭州市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一位理财师这样向记者诉苦。
据了解,该行节后推出一款人民币理财产品,年预期收益最低3%,最高8%,这样的预期收益比起去年同类产品来,已经算是很高了,本以为会受到大多数投资者的追捧,谁知推出数日后问津者少。银行理财师不禁感叹:现在的投资者胃口越来越大了。
固定利率型产品受冷遇
今年以来,我省各家银行推出了多款品种的人民币理财产品。在众多的理财产品中,除了与股票有关的理财产品(诸如打新股产品及股票挂钩型产品)俏销外,其他稳健型产品理财尤其是固定利率型产品,销势明显下降。
以春节市场为例,收益较低的稳健型理财产品普遍卖得慢了。在2004年和2005年,各家银行年回报3%左右的人民币理财产品,经常出现排队购买的盛况,而这样的景象现在我省已经不再。事实上,与往年相比,现在人民币、外币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有明显提高,基本上美元理财产品一年期固定收益都达到5%左右,挂钩海外基金的人民币理财产品尽管没有明确的收益区间,但预计的比较收益也有8%左右。但对很多投资者来说,这样的回报已经难以满足日益高涨的“胃口”。
货币基金遇寒流
相对于稳健型理财产品,年回报不到3%的货币市场基金,更是遭遇“寒流”。有关统计显示,去年共有15只货币市场基金发行,首发规模合计426亿份,但货币市场基金整体规模依旧锐减。截至去年底,所有货币市场基金规模合计仅795亿份,与年初时的2089亿份相比,减少了62%。仅在去年4季度,货币基金整体市场份额缩水20%以上,大多基金遭遇净赎回,赎回比例最高达到66%。据悉,尽管今年年初以来,加息预期日趋强烈,货币市场基金收益率稳步提高,但总体来看,货币市场基金行情仍然看淡。
对此,浦发银行杭州分行一位资深理财师认为,货币基金客户一般是银行存款客户,而去年以来,在股票型基金收益的“反衬”下,货币基金的收益已不足以吸引他们。
投资还是要理性
我省多数理财专家认为,尽管股市整体来说,还会上行,但2006年的牛市很难复制,基金净值翻番的行情,同样难以再现。即使在股市预期向好的背景下,投资者依然要有风险意识,一般来说,每个人都要给自己和家庭预备一笔收益稳定、波动较小的风险准备金,对于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来说,这笔资金在投资组合中的比例有所区别,但一般来说,最起码也得有20%左右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