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09版:每日新闻·现场
3  4  
PDF 版
· 干满十年 分你房子
· 彩蝶纷飞迎奥运
· 一份《好孩子》
培养好孩子
· 万人共吃“百家宴”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3月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房东爷爷义务为十六名民工子女办起手抄报——
一份《好孩子》
培养好孩子

  ■本报通讯员 张建成 胡木水

  

  本报讯 昨天,义乌市苏溪镇退休教师王关根请来了当地的交通民警,为租住在自己家里的16名外来民工子女讲解交通安全知识。

  今年69岁的王关根,在当地的苏溪中学当了36年教师。近年来,随着工业的发展,他所在的苏溪镇吸引了全国各地4万多名外来民工,自己家里也租住了来自安徽、贵州、江西等地的14户民工家庭,其中小孩就有16名。

  老王看到他们的父母早出晚归,成天忙于做工,根本无法顾及孩子。怎样引导这些民工子女成才成了老王的一桩“心病”。经过与老伴胡碧芳的商量,王关根决定发挥自己多年教书的特长,承担起照料这16名外来民工子女的义务。

  3年出了28期《好孩子》

  从2004年3月起,老王开始细心揣摩租房内各个民工子女的思想状况及言行举止,并有意识地把民工子女与自己的孙子、孙女结成学习对子,相互开展学雷锋做好事,比学习赛进步活动。同时老王创办了一张《好孩子》手抄报。只要发现谁家的孩子讲卫生做好事,老王就马上搜集整理成小故事,抄刊在《好孩子》报上。只要发现谁家孩子有讲粗话,不注意卫生,打人骂人的不良苗头,老王就耐心疏导教育,并与其父母进行沟通,有的放矢地做工作,待小孩子有了进步,及时上《好孩子》报进行表扬。

  到今年3月,《好孩子》已刊出了28期。小小一张手抄报,使租住在老王家14户民工家庭的孩子和邻近外来民工子女发生了喜人的变化。5岁的小张原是个任性的孩子,经常乱丢瓜皮果壳,旁人讲他,他就会往你身上吐口水,并骂脏话,父母也拿他没办法。《好孩子》张贴出来后,小张随同院的哥哥姐姐来看热闹,老王趁机引导他学做“好孩子”,争取名字也见报。这一招还真见效,小张不仅开始讲文明了,其他哥哥姐姐打扫公共卫生时,他还抢着去帮忙呢。老王又及时在《好孩子》上表扬了他,小张进步就更快了,现在人人见了都夸他“懂事”。

  培养出来的孩子都挺优秀

  经过老王3年的努力,现在积极做好事,争当“好孩子”成了租住在老王家及其周边民工孩子的自觉行动。楼梯脏了,孩子们主动打扫干净;自来水龙头、路灯没关,孩子们主动给关上,并在醒目处贴上“节约用水”、“请随手关灯”的纸条。孩子们的言行还影响和带动了成年人,一些原来卫生习惯较差的家长也开始注意讲文明卫生,随地吐痰、乱丢果皮、空中抛垃圾等现象再也见不到了。

  更为可喜的是,原来租住在老王家的王健和朱榕格两位同学,去年回到老家安徽定远上初中后,不但学习成绩稳定在班级前3名,而且都担任了班干部,王健同学还被评为三好学生,光荣地加入共青团。

  对此,王健的妈妈曹学兰感激地说:“我儿子能取得今天的成绩,前两年王老师不知倾注了多少心血!说实在,小孩在义乌王老师家两年,卫生习惯、文明礼貌、待人处事各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基础打好了,回老家读书,我们做父母的也就放心了。”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每日新闻·现场 A0009 一份《好孩子》
培养好孩子
2007-3-5 48257178002CE17348257294003A255A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