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B0002版:人文·文化新闻
3  4  
PDF 版
· 文化俱乐部,临海农民最爱逛
· 学了书法,把麻将牌给烧了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3月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文化俱乐部,临海农民最爱逛
  本报讯 9个圆铁环在如花兰指上翻飞,一会变成灯笼,一会变成蝴蝶,一会变成香肠……3日下午,身着曳地长裙的临海市小芝镇小芝村村民的苏伟瑛首次在近千名乡里乡亲的掌声里,过了一回魔术师的瘾。当天,农民“种文化”百村赛临海赛区暨临海市首届农民文化节在临海市上盘镇沙基村文化俱乐部热闹开场,12个原汁原味的农家节目让人们眼前一亮,见识了农民文化“种子”的闪光。

  正月十四正是临海人的元宵节。喜庆的气氛中,村民们纷纷从远处赶来赴这场难得的农民自演的文艺“大餐”。沙基村文化俱乐部的露天舞台前人头攒动,后面的观众怕被挡视线,挤挤挨挨站在长条凳上,周围矗立的许多幢农家楼房里也探出不少脑袋。“在村里呆了一辈子,从来没见过那么多村子的人一起过来表演,一定要看看的。”沙基村民徐叨富83岁了,此次四代同堂全家出动,儿子、孙子、曾孙全来了。

  喜庆热闹的“杜桥大鼓”拉开了演出的序幕,6种铿锵有力的节奏“击”出了农民的激情和风采。接下来的农民演出颇有水准——脆生生的女声《民歌大联唱》醉了观众的心,《老人健身球》、《木兰扇》舞出了现代农民的英姿飒爽,民间的传统艺术《舞龙》、《舞狮》喜气洋洋,单口相声《探病人》令人喷饭……自编自导的节目,原汁原味的表演,土生土长的乡亲,真是台上表演得卖力尽兴,台下看得如痴如醉,掌声、喝彩声一潮迭一潮。

  78岁的王汀洲身背两只相机在现场抓拍农民表演的精彩瞬间。“我们走乡穿户时,农村开展文体活动的条件很差,农民只能唱唱田歌。”身为临海市文化馆退休干部的王汀洲很感慨:“看,现在临海的农村文化俱乐部都盖起了崭新的楼房,又有了现代化设备,农民的文艺样式也层出不穷,渐成气候。”

  目前,临海市共建成105家基层文化俱乐部,成了农民开展多彩的文化活动的“星星之火”。比如,当日在沙基村文化俱乐部中展示的有张家渡村的剪纸艺术,该村幼儿园的小朋友都学剪纸,而沙基村附近的新塘岸村中60%的村民都会下象棋……

  来自农民的艺术深得农民的心。沙基村的单文君和蔡晓明边唱越剧边跳迪斯科可带劲了,一出新创的滑稽越剧《送凤冠》把观众们逗得笑弯了腰。从编本子、选唱段,这自编自导自演的活,都是他们俩一手包了。“乡民们都喜欢看越剧,再加上搞笑,肯定受欢迎。”另一则用方言表演的小品《除夕之夜》讲得是农村里十分看重的婆媳关系,也是杜桥镇的农民演员以真实的故事为蓝本编剧的。

  本报见习记者 徐洁 本报记者 陈桔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人文·文化新闻 B0002 文化俱乐部,临海农民最爱逛 2007-3-5 48257178002CE17348257294003866E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