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平
今年,暖和湿润的冬季,让春笋如同浸泡在众多营养液中,还未到“预产期”一个个便破土而出,稍稍迟点招呼的,就急着长成了一根青翠的竹。
“出生高峰”带来的是低廉身价,以及销售压力,暖冬制造的这一命运,今年同样也落在了其他春菜和取暖商品上。尽管这几天,春寒让大家又重新穿上了羽绒服,但整个冬季,这种厚重冬装的失宠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取暖器、热水袋……在暖冬之下纷纷缩短了旺销的时间。
然而,在怀念飘雪日子时,人们同样也庆幸着这个冬天不太冷,因为女孩子远离了头疼的冻疮;孩子们有了更多户外享受阳光的时间;全家人远足的心来得格外坚定……
一把双刃剑,让暖冬里既有危机,也有商机。原本进入冬季便滞销的啤酒,今年却淡季不淡;服装销售期最短的春装今年却咸鱼翻身,挤走冬装拥有更长的展示时间;刚忙完“春节黄金周”打算休息片刻的旅行社,今年被异常繁忙的团队冲乱了时刻表。
有专家指出,“商业不仅是社会的博弈,也是人与自然的博弈。”一场暖冬下来,也教会了越来越多的商家学着“看天吃饭”,用“气象经济”来规避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