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07版:每日新闻·西湖
3  4  
PDF 版
· 西湖龙井开摘喽
· 3月8日
请你当回“白娘子”
· 大城小事
· 鹤山堂:
浓缩百年沧桑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3月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闲林雕木走马楼
鹤山堂:
浓缩百年沧桑

  本报讯 昨日,记者从余杭区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获悉,闲林镇发现精美的清代雕木走马楼。如此精美绝伦的木雕走马楼令多年从事文物保护的专家们惊讶。

  “鹤山堂”木雕工艺精湛

  这座占地面积约180平方米的清代雕木走马楼位于闲林镇桦树村新凉亭,由十间四厢房两进组成。

  老宅传给了孙永南、孙永泉两兄弟。他们保存了一块牌匾,上书“鹤山堂”三字,这块匾原先挂在厅堂上,现在仍依稀可见当年的气派。

  走进“鹤山堂”,40多平方米见方的天井四周,至今保存着12扇门窗,每扇门窗都雕刻着精致的人物和花鸟图案。牛腿雕刻成活灵活现的神话人物,凤凰展翅欲飞,连横梁上也雕刻着大量精美的山水花鸟纹饰,足见当年楼房主人的家底极为殷实。

  拾阶而上,“鹤山堂”二楼厢房可以盘旋走通,就像走马灯似的,所以称为“走马楼”。从二楼窗口往下看,天井里有一块用小石子铺就的图案,像是一只梅花鹿。

  今年58岁的孙永南取出4扇边门,门上雕刻着栩栩如生的人物故事。他抱出两块木牌,一块呈弧形,原先挂在厅堂柱子上,上面写着“读圣贤书明体达用静峰三兄大人属正”;另一块木牌正面书有“鸢飞月窟地”5个遒劲大字,反面写有“无忧为福安身为乐 静峰仁兄大人雅属”。

  历时十载建成“鹤山堂”

  孙家珍藏着几本清代光绪年间的账本,记录了当年造房子时的账目开支。其中一本封面上写着“光绪五年 附六年”,右边有“孙云奇记”4个字。

  孙永南说,据说他们家是富阳龙门孙氏后裔,是孙策的后代。“孙云奇”是孙氏第五代“云”字辈后人。孙家从富阳到闲林,主要靠造黄纸发家。

  在清代,闲林是一个繁华的码头,发家后的商人在这里安家建房,至今在闲林镇还保存着大量精美的砖雕门楼。

  这座走马楼估计是清代同治年间建成的,距今140多年。“听老人讲,当年建造房子时,花了10多年时间才建成,光一只牛腿就花费了很多工呢。”孙永南说,建房所用的砖瓦都是自己烧的,大门上的青石还是从温州运过来的。

  古宅保护列入议程

  孙永南说,听说当年楼房里张灯结彩,很气派的,现在还有挂灯笼的钩子。抗战时期,家里的红木桌椅被敲掉了。到1949年解放,家里只剩下空壳落一间楼房,里面什么也没有。

  10多年前,有人想用3000元收购一扇门窗。“我爸爸哪里肯卖!”孙永南说,可惜过了不久,厅堂前最漂亮的6扇前门被人偷走了。

  余杭区文物部门专家多次到闲林桦树村进行实地调查。该区文管会办公室负责人戚水根说,“鹤山堂”木雕风格类似富阳龙门,雕梁画栋,非常罕见。这座雕木走马楼是余杭迄今发现的保存较好、最为精美的古建筑物,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文物部门将进一步整理资料,对古宅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本报通讯员 陆文华

  本报记者 杨晓政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每日新闻·西湖 A0007 鹤山堂:
浓缩百年沧桑
2007-3-7 48257178002CE173482572960029E31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