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肖扬 本报记者 孙晶晶
本报讯 一条看似雪白的“高级棉被”,稍稍用力扯开,里面露出黑乎乎的烂棉花。昨天早上,浙江省纤维检验所的执法人员接到市民举报,端掉了位于杭州九堡二区的一个“黑心棉”生产作坊,查获三四十条“黑心棉被”和近2吨加工原料。
昨天早上9点多,记者跟随浙江省纤维检验所的执法人员来到九堡二区一处偏僻的民房前。在房间里,记者看到有一台用于蓬松棉花的机器摆放其中,房间内絮丝满天飞,才呆了几分钟,呛鼻的棉尘让在场的人咳嗽不止。
房子里屋是仓库,堆放的“黑心棉”原料有3米多高,里面多半是破旧的废布料、纱布、边角料。而原料旁边则是8条包装上写着“高级棉被”的棉胎。记者随手拆开一条“高级棉被”,在雪白“棉花”包裹的表象下,“黑心棉”露出了它的真面目:里面充斥着紫黑色的絮状物质。
在场的执法人员向记者介绍,这些都是典型的工业废料和下脚料,按照国家标准,是不允许采用的。“这类劣质棉类制品由于未经严格消毒,很可能成为细菌的‘温床’,人的皮肤接触后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刺激,轻则出现红色斑点,感觉瘙痒,重则会导致牛皮癣等皮肤顽疾,甚至产生中毒反应。”
作坊内共有3名工作人员,他们都被一身蓝色的工作服严实地包裹着,还戴着口罩。负责人姓高,是泰顺人,据他说,在这里生产已有5个多月了。
据负责人交代,这些“黑心棉”原料都是从收废品的工人那里收购来的,0.9元钱一斤,他们再进行加工后批发出去。一条8斤左右的棉被大概卖10多元钱。老板一脸苦相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平均一条只赚两三元钱。”至于这些“黑心棉”流向何处,老板始终支支吾吾:“具体我不是很清楚,估计是一些地摊,来买的人也都是些打工的,贵的他们买不起。”
执法人员当场就没收了这些“黑心棉”和加工原料,并表示将择日作销毁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