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B0016版:财富·新闻
3  4  
PDF 版
· 探秘新基金抢购潮
· 去年买基金大赚不会重演 暴富神话有风险
· 没有排长队,可谓很“意外”!
· 个人炒股难度越来越大 散户变基民是大势所趋
· 最近成立10只新基金概况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3月1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个人炒股难度越来越大 散户变基民是大势所趋
  许多投资者都想在一辆牛市中高速运行的列车占个位置,在当下,新基金算得上全球投资市场最热门的商品。而能买到似乎就成为“奇迹”,倒是国内基金发行市场的一个特例。

  美国投资公司协会在去年底做的一次调查显示,美国48%的家庭拥有基金,基金管理的资产高达10.281万亿美元,占全球基金市场的份额达53%,相当于美国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的85%,借助牛市,去年股票型基金的平均收益率为15%。而中国基金市场去年底共有308只基金,基金净值资产7178亿元。借助大牛市,168只偏股型基金去年平均净值增长率高达103.31%,其中90只收益率翻倍,最高的一只达到167.54%。

  虽然去年国内基金的高收益有一定的偶然性,表现最为出色的基金多半是在2005年下半年到2006年初股市低迷期发行,建仓的成本很低,但不可否认,经历了前两年的市场考验,基金公司的管理水平和市场影响力达到了新的水平。特别是作为市场的第一大主力,在机构博弈的时代,散户借助基金入市已经成为投资趋势。

  今年71岁的吴先生算是粉丝级的基民了。周一,他第一时间到招行网点“报到”,买了2万元的华富成长趋势基金。2004年的基金第一轮高潮,他赶上了。一口气买下10万元的基金,“当时没太多的想法。”老吴坦言,想着比定期、国债收益高就行了。可在2006年初他尝到了被套的滋味。去年遇上好行情,老吴买的基金净值也扶摇直上。今年准备继续在基市里淘点。有了上一次的被套的经历,这次他没有给自己太多压力。至于收益预期,他说,“机构理财总是会比散户强吧。”

  民间资金的充裕,投资渠道的匮乏,加上低利率等种种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基市的繁荣。每当股市处于牛市时,基金就会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普通投资者从储蓄和债券中拿出钱来,想获得较高的收益,但又不敢直接投资股票,纷纷求助于基金,往往会推动基金的销售达到一个新的顶峰。

  想让口袋里的钱“流动”起来,又不想在股市里花很多时间,最后基金走进了投资者姜女士的视野。从2005年用5万元购买广发聚富和南方高增基金起步,现在姜女士投入到基市中的资金已经有几十万元。姜女士坚持一个投资原则,有余钱就分批购买固定基金公司旗下的基金,“把公司的投资风格了解透,自己心里也更加有底。”

  和前段时间的火爆相比,华富这只新基金发行首日显得有点“冷清”。这会不会成为火热的基金发售向理性回归的转折?现在下这样的结论还为时过早。本周四、五还有两只富兰克林国海潜力组合基金(限量100亿份)、招商核心价值混合型基金(限量100亿份)两只新基金要发行,还有一些封转开、老基金也向基民们敞开认购大门。据了解,目前基金公司几乎每家都有多个产品向证监会递交了申请,30多只新基金正等候审批,按照目前与代销机构排档期的情况看,一批新基金将集中在3月底至5月发行上市。因此,新基金供应将呈稳定局面,投资者大可不必认为新基金是“稀缺产品”。

  由盛转衰,由衰转盛,资本市场总是重复着类似的故事。借用一位投资人士的话,投资永远是少数人赚多数人钱的游戏,在市场火热的时候去投资,赚钱的机会和空间就小了;而当很多人逐渐退出,市场处于冰点时,意味着又是新一轮投资机遇的来临。当然,要找准这个节点,需要投资者经历各种市场的洗礼和实战的考验。基金业走过的历程,所讲述的显然也是同样的道理。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财富·新闻 B0016 个人炒股难度越来越大 散户变基民是大势所趋 2007-3-14 钱江晚报b00162007-03-140000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