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昨日有媒体称,厦门大学研究生院通知20名博士、硕士研究生退学,并同意其他6名研究生的退学申请。退学的20名人中18人是因为超过在校年限未能完成学业者。被迫退学与主动退学都有,这一消息一经互联网传播引来多方关注,有人甚至发出“研究生光环顿失,成为延缓毕业的大五大六生”的感叹。现在的确到了改革研究生教育体制,给研究生招生去去虚火的时候了!
厦大回应:退学是个别现象
记者昨天采访了厦门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林亚南,他解释说,“退学是正常的学籍变动,20多个学生在厦门大学1万4千名研究生中只是极个别的现象。”对于人们更关注的6名主动提出退学申请的学生,林亚南说有的因为创业或留学而放弃学业,有的已经找到了合适的工作,而没有时间花在写硕士毕业论文上。
南方另一所大学研究生院负责人表示,退学生每个学校都有,“这是双向的,主动被动的都有,不奇怪。”
研究生:唉,我是“大五生”
考研的人挤破头想进来,考上的人却毫不吝惜地出去。随着扩招和研究生就业难尤其是就“好业”难的出现,研究生这三个字已失去昔日耀眼光环。
下沙大学生城研究生二年级学生陈正浩说,“现在研究生成了大五、大六生,找得到好工作的都走了,留下的想等待好工作,就先考研缓两年再找工作。所以出去的人虽然不多,出去的‘心’却已经很多,一片茫然,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
北大一份调查显示,超过半数的导师认为现在的研究生质量在下降。与此同时,学生的抱怨同样存在。有人总结了这样四句话:培养方式本科化,导师制虚名化,科研成果指标化,毕业设计(论文)形式化。
有学者以为,归根结底这是研究生教育体制出现了问题。著名艺术家陈丹青就因为不满研究生选拔机制,挂冠而去。
改革:今年将有大动作
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有关人士昨天向本报表示,中国的研究生教育与国际上发达国家相比的确存在一些问题,对这些问题的改革正在进行中。比如教育部专门设立研究生创新计划,举办研究生学术论坛,推动研究生国内访学,加大公派研究生人数,提高研究生质量等。
而近两年来的最大动作当属研究生培养机制的改革,目前北大、清华、浙大等都在进行中。这一改革被很多人误解为“研究生收费改革”,但据知情者说,它将产生一系列真正有利于学生的举措,并将改变目前为人诟病最多的一名导师带百名学生的不正常现象。
本报见习记者 袁春宇
本报记者 俞熙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