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丝绸有6000年的历史、文化和产品技术底蕴十分深厚,国际交流中有世界著名的丝绸之路之说,因此用丝绸来代表中国再合适不过。”在这次两会期间,沈爱琴代表提出了这样的建议: 2004年雅典奥运会在颁奖典礼上给获奖运动员颁发了象征和平的橄榄枝,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闭幕仪式及颁奖典礼上,是否可以采用中国丝绸作为奥运会标志纪念物?
沈爱琴说,她有这个念头已经很久了。去年开两会的时候,温家宝总理曾来旁听浙江代表团的第四次全体会议,她曾经给温总理提起过这个想法,当时总理的回答是“重振丝绸雄风,敢为人先!”经过一年的精心准备和研究,她今年正式提交了这个建议。
丝绸除了可以代表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沈爱琴还提了如下几点理由,一是丝绸本身柔软而富有表现性,可以将许多奥运文化织、染、印、绣在其中,成为运动员便于珍藏和传承奥运精神的奥运会纪念物。二是丝绸产业链很长,从种桑养蚕开始到成品使用,中间要经过上千道工序,市场反应周期要两到三年,涉及到农业、工业、商业贸易、科技、教育、文化等相关的产业人口约6000多万。因此,中国丝绸作为标志纪念物使用,不仅会推动中国丝绸纺织产业的发展,更能够振奋丝绸纺织业的产业精神,这是北京奥运会用丝绸作为标志纪念物所蕴含的更深一层的经济和政治的价值。
再次,丝绸纪念物不同于一般的纺织品,它的质地轻柔靓丽、天然环保,是世界公认具有较高的经济和文化价值的纺织品,它经常被使用于国际礼仪交流等活动中,是国际社交活动中公认的良好情感交流媒介。同时丝绸易于保存,便于携带,不增加运动员的行李负担,比较容易被各国运动员及关心和参与北京奥运会的全世界各界人士所接受和认可。
本报记者 董碧辉 俞力培
胡 巍 陈进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