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郑荣 王宏
本报驻温州记者苗丽娜
23年前,浙江乐清人夏金钿作为海军航海长,参与了我国南极建站的历史性航行。他与南极考察队一起从上海宝山出发,横跨赤道,跨越98个纬度、185个经度、13个时区,横渡太平洋、大西洋,战胜了被称为“航海家坟墓”的德雷克海峡,穿越麦哲伦海峡,最终抵达南极。这次航行历经2次春、夏、秋、冬,往返2.3万海里,相当于绕地球一周。
23年后,昨天,记者在乐清见到了这位勇闯南极的航海长。从部队转业后,夏金钿回到乐清老家工作,现在从乐清市总工会主席位置上退了下来。“转眼间,过去的风风雨雨都成回忆了,人生无憾。”黝黑的皮肤,结实的腰板,提起当年前往南极建站的航行经历,夏金钿如数家珍。
历史性航行中的航海长
回忆起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性航行,夏金钿认为那是他一生中最难忘的经历。
时光的镜头拉回到1984年11月20日。
上午9时43分,满载着591名科学家、船员和海军官兵的海军“J121”打捞救生船和中国“向阳红10号”远洋科学考察船从上海宝山锚地启航,踏上了远航南极漫长而又艰辛的探险征程。32岁的夏金钿当时担任海军“J121”船航海长。
前来送行的人们脸色冷峻,他们知道,此番是中国首次向南极派遣考察船,前方不知要遇到多少惊涛骇浪。
在航行途中,航海长对整支船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什么时候有风,什么时候需要及时修正航船方向,这些都需要航海长统筹把握。对此,夏金钿深感责任重大,心一直紧紧地绷着,丝毫不敢松懈。
按规定,大洋中航行二至三小时要测一次船位,夏金钿坚持半个小时测一次。为了验证卫星定位的可靠性,他放弃休息,用天体测位法进行辅助测量。船队穿越土布艾群岛时,岛礁林立,航道狭窄,水文条件相当复杂,但因夏金钿提前进行了海区研究,及时提供准确信息,适时调整航向,顺利穿越了这一海区。
12月26日,船队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航行,斜穿太平洋,闯过了咆哮的西风带和被称为“航海家坟墓”的德雷克海峡,胜利到达南乔治岛民防湾。本来航海长可以松口气了,可是船队刚驶入,滔天巨浪就打得驾驶室叮咚作响。雷达技师突然发现一座缓缓移动的冰山挡住了去路,在它周围遍布着大似巨轮、小似舢板的冰山,随波逐流的浮冰到处都是,冰山相撞崩塌响起的破碎声似天边滚滚惊雷,令人毛骨悚然。这些美丽的“怪兽”曾使首次航行的4.5万吨级“泰坦尼克”号巨轮倾刻间葬身海底。
夏金钿临危不乱,与船长密切配合,不时下达舵令,变换着方向,左右穿行,与冰海苦苦搏斗43小时。
12月26日下午,考察船成功抛锚南极民防湾。铁锚击起冰海的浪花向世人庄严宣告:南极,我们来了!部分官兵率先登上南极乔治岛,鲜艳的五星红旗终于插上了冰封雪裹的南极洲,官兵们争相留影,把这瞬间化为永恒。
18个小时搏击暴风雪
南极的天气说变就变,恶劣的气象环境经常使“J121”船险象环生。在南极大陆施工的67天之中,有47天是大风天气,10级以上大风有13次。
1985年1月10日,突然狂风肆虐,民防湾海面掀起滔天巨浪。“J121”船像一匹受惊的烈马上下左右颠簸,将具有70吨抓力的铁锚拔起。雷达兵发现离岸距离变近,跑来通知了夏金钿。夏金钿闻讯后立即跑进驾驶室用雷达测量目标距离,发现已经拖锚二百米。危急关头,他大声喊道:“脱锚了。”值班船长闻讯后立即拉响战斗警报,全船人员各就各位,与暴风雪搏斗18个小时才安全抵达锚地。
为了确保船队的安全,防止再次出现船只脱锚,夏金钿寸步不离自己的岗位。别的官兵跑到南极岛上和企鹅、海豹拍照留念,而他守在船上。夏金钿深知,航海长的职责就是要求他以船队的安全为首位。
4月5日,船队从南极返航后,在5月召开的南极考察庆功授奖大会上,“J121”船全体官兵荣立集体一等功。夏金钿因表现突出,荣立个人三等功,并被提升为“J121”船的副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