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妈:
女儿格六年级,至今任何方面都没让我费什么心,凭心而论,她的课业负担不算太重,平日里基本上能做到9点上床。但是今天,我真想诅咒一下。
临近考试的日子,格每天放学回家便马不停蹄地做作业,都连连做到近10点,单语文复习一项,她的笔记就能写满3000字。她在班里不算最用功,但学得轻松,成绩在十名左右,动作上属于快手。9点、9点半、9点45分……我总是呆呆地看着钟,除了心急如焚,无心做任何事。
对话一:见我发呆,格懂事地说:“妈,都这样,我们学校的作业还不算多呢,有些民办学校的学生,三四年级都做到10点多。”又说:“妈,我是我们班里动作快的学生,那些动作慢的如林XX,谢XX,我睡觉了他们还在做呢。我是我们班里睡觉算睡得多的孩子。”
对话二:这还只是小学,到了初中、高中怎么办,同事朋友那些关于孩子每天仅睡五六个小时的传闻离现实越来越近。
其实我的要求不高,只要求我的格每天能保证9个小时的睡眠。我发恨地对她说:“格,妈永远都不希望你累累地读书,如果你哪天累极了,我愿意让你休学在家玩一年。”格说:“妈,休学之后不是还得读书吗?那时作业更多怎么办?”我无语良久,又说:“格,如果真那样,这样的读书就一点都不好玩了,我们不跟它玩了、我们不读书还不行吗?”格说:“不读书我干什么去呢?”是呀,不读书干什么呢?于是我笑说:“不读书我们做叫花子去,要饭的还能在太阳底下美美地睡觉。”格大叫:“妈你神经病呀!”然后紧紧抱着我让我有些喘不过气来,说:“妈,我真同情你呀,你病得不轻了!”不知是不是我病了,我真觉得喘不过气来。
对话三:格说:“妈,我们学校真算好的。你知不知道,我听说有些学校,开家长会是按名次排家长的座位的,成绩最差的孩子,家长只能坐在最后一排。那孩子会倒霉透的,回去肯定会被家长修理。”我说:“我愿意坐最后一排,我不会仅仅因此就修理我的孩子。”格说:“妈,你放心,我是不会让你坐最后一排的。我只是想我们班如果也这样排位的话,那谢XX的家长肯定要坐最后一排了,那他肯定要倒霉了。”我说:“如果这样的话,你和老师说说,就让我坐在最后吧,我也不愿意谢XX倒霉。”格深深地叹气:“妈,你真好!可是最后一排有这么多位置,你坐得过来吗?我真愿意你能变成很多个妈妈,坐满最后一排。”格这最后一句话,竟让我满眼含泪。
Yyyy:
我看了也很心酸,不但是心酸,而且还心惊肉跳。
如花似玉:
我们的教育改革真得动动脑子,深思一下。
心雨第一一:
首先要说孩子好懂事,能安慰母亲,然后要说现在读书的小孩负担确实是重,除了心疼,痛心外,我们似乎做不了什么,大家齐心再呼吁呼吁让孩子减负吧!
烟雨霏霏:
好女儿。好妈妈。
过往行人:
我对减负已经不抱幻想了。媒体总牛了吧?讲个真实的事:小女五年级,语文回家作业有三小题不会做,我书上网上尽查不得,看MSN线上有报社朋友在,但将题传他,良久,答案传回,我半信半疑,朋友线上信誓旦旦:“这是我们编辑部的精英们集体研究的结果。”小女照抄。次日,小女哭丧着脸给我看三个血红的叉。我将朋友臭骂,朋友无声,得知老师的正确答案后许久才有气无力地说:“以后问我什么都行,就是不许问孩子的作业怎么做。我讨厌这种应试方式”。
如花似玉:
同意楼上的说法:我们当前的一些教育方法能教给孩子多少有用的东西?
难道我们真需要孩子懂那么多理论上的知识?现在的孩子小学数学就难倒一大群成人。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该怎么办?
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教育孩子成人,成为一个真正对社会有用的人。
格妈:
谢谢“烟雨霏霏” 、“心雨第一一”的理解和支持,作为一个母亲,我惟一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地让孩子有个好的身体,让孩子有个快乐的童年,让孩子少一点来自家庭的压力。
和朋友聊天,朋友说:我孩子就是六年级开始近视,家庭没有遗传,现在上高二,近视400度!
比比朋友的孩子,格有个好视力,不近视就是我最大的安慰。
格妈:
回Yyyy:别心惊了。想想有什么高招,让我和孩子都能处乱、处各种压力而不惊,让她在今后漫长的学生生涯中成为一个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品行素质良好的平凡人。
格妈:
回如花似玉:有律师同志说格妈虚伪,我觉得自己在这个问题上真是虚伪。一方面对一些教学现象不满,一方面在孩子偶尔的抱怨面前又坚持称现在学校和老师的做法是万分正确的,同时还告诫自己千万不能因为自己的想法影响孩子的情绪——如履薄冰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