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鲁佳 本报通讯员 童正芳
本报讯 连日的阴雨天气让很多人早上出门都变得十分的不情愿,要是再碰上小区里的路淹成了小河,心情一定变得更糟糕了。昨天早上,本报接到热心读者童女士的来电,她说的这件事开头就是这样的,但是结尾却会让你心头一暖。
30厘米的积水成了障碍
这两天连续阴雨,前天晚上也是一样。杭州西湖区黄姑山社区里的那条曲荷巷因为下水道排水不畅,经不起大雨滂沱,路面上开始积起了水。
雨一直下到昨天早上还没停,7点刚过,正是居民们陆续出门,匆忙赶着去上班、上学的时间。不过当他们像往常一样来到曲荷巷的时候,很多人都停下了脚步。积水很深,拐弯的地方足足有30厘米;有积水的路很长,深深浅浅至少有一百来米。
骑自行车的人在积水前得来个加速,再勾起脚用惯性冲过去,但是再小心也不免湿了裤脚,还有的没估计好时间把整个脚都弄湿了。步行的居民在水潭前一筹莫展,“上学要迟到了,怎么办呀?”而这条路上还有两家公司,水潭的另一头,也有不少走路来上班的人急着过不来,停在水潭边的人开始多起来。
两保安做起了船夫
昨天正轮到黄姑山社区保安队长陈宝泉值班,看着居民们站在水坑边发难,他也急了。没一会,他和另一位当班保安卫水强商量了一个办法:“把自行车骑过来,一定要赶快把大家接送出去。”
就这样,他俩推着自行车,一趟一趟接送起了居民。遇到老人的时候他们就推得慢一些,更稳一点。越接近上班时间,两边等着的人就越多,为了节省时间,碰到是小孩,他们直接背起就走,把自行车给后面排着的年轻人,让他们骑过去,然后他们再把对岸的人接过来。
尽管穿着高帮套鞋,但是两位保安的脚已经里外都是水了,脸上也分不清是汗水还是雨水了,一直往下淌。在他俩的感染下,小区里的私家车、电动车也纷纷主动载起了居民,接送的速度加快了许多。两个小时后,积水两岸终于没有了等待“过河”的人了。
他俩让大家心里暖暖
“谢谢你们!”几乎所有的居民都这么对他俩说。记者采访到陈宝泉的时候,他说今天他们大概接送了一、两百个居民,收到了无数的“谢谢”,都有点不好意思了,“其实这也是我们应该做的呀,没什么的。”
“今天早上确实感到很温暖。”被他俩接过水潭去上班的王先生说,“我们办公室里总共8个人,有一半都是步行的,今天都是他们用自行车推过来的。我们上班的时候都还在说呢,早上多亏了他们俩!”
◆记者手记
在这个带着春寒的阴雨天里,听到这样的事就好比是喝上一杯热奶茶,甜而暖。这件看似小的事却影响了许多人,和谐的音符,就这么敲响,近在身边,如此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