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003版:焦点人物
3  4  
PDF 版
· 希拉克:法国式告别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3月1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希拉克:法国式告别
》》》》》 本版撰稿:薛亮
  希拉克11日发表广播电视讲话,宣布放弃竞选下一任法国总统。

  希拉克说:“为法国效力,为和平效力,是我毕生的追求。”他还表示,他将“以不同的方式,但相同的热情和激情”,继续为正义、进步、和平和法国的强大而奋斗。

  距法国总统选举仅6周之遥的时候,希拉克终于在是否参选的问题上明确表态。尽管分析人士早已认定,以希拉克74岁高龄和目前较低的支持率,他退出竞选没有悬念。但当天仍然有超过1/3的法国人坐在电视机前,亲耳聆听希拉克说出自己将在5月“退休”的决定。

  身处法国政坛中心长达半个世纪、堪称法国政坛“常青树”的希拉克,他的离任标志着法国一个时代的结束。

  描绘未来

  强调和平

  讲话开始不久,希拉克便明确表达了自己告别爱丽舍宫的愿望。随后,他将讲话重点集中在对未来法国的期望上,向法国民众传递了5条信息:拒绝极端主义、相信自己的国家、继续欧盟建设、捍卫世界和平、重视环境保护。

  “你们应该永远相信法国,我们手中握有多张王牌,”他说,“我们千万不要害怕世界的演变。这是个新世界,我们必须拥抱它。我们必须要继续在这个世界上留下我们的印记。”

  希拉克告诫说,法国永远都不要和极端主义、种族主义、反犹太主义和排他主义妥协,要捍卫不同群体和不同文化之间的宽容、对话和尊重,世界的关键在于和平和安全。

  他仍然对欧盟宪法草案在法国公决中搁浅心有不甘,呼吁法国民众摒弃国家主义,推动欧盟建设。“推进欧洲建设至关重要,给欧洲带来巨大痛苦的国家主义随时可能复燃,”他说,“我们不能独自面对世界经济剧变,我们需要一个强大的欧洲。”

  这段10分钟的讲话,简短而庄重,被法国各界看作希拉克的“政治遗嘱”,意味着希拉克40余年的政治生涯即将划上一个句号。

  希拉克的讲话发表之后,法国各大政党主要政客作出了不同反应。执政党“人民运动联盟”的元老之一拉法兰表示,自己被希拉克的讲话“深深打动”。中间党派“法国民主联盟”主席贝鲁认为,希拉克的讲话体现出了法国与众不同的深层价值观。最大的反对党“社会党”的候选人罗亚尔没有对希拉克提出任何批评,只是表示“法国历史将翻开新的一页”。

  希拉克1932年11月29日出生于巴黎科雷兹镇一个富豪家庭,他父亲曾经是法国商业银行总管,他则是家中的独生子。希拉克拥有良好的教育背景,从小到大学习成绩都很优异,毕业于巴黎政治学院、法国国家行政学院和美国哈佛大学暑期班。

  希拉克从小就有成功的强烈欲望。早在1967年,希拉克就当选为国民议会议员,此后还多次当选。1967年至1974年,他先后担任就业国务秘书、财经国务秘书、农业和农村发展部长、内政部长等职务。

  1974年,希拉克的政治生涯实现一大突破,他出任法国总理。1976年辞去总理职务后,他创立保卫共和联盟(人民运动联盟的前身)并任主席。1977年至1995年,他三次连任巴黎市长。在此期间,他于1986年至1988年再次担任政府总理。

  1995年5月,获得广泛支持和认可的希拉克赢得法国总统宝座;2002年5月,他连选连任,再度入主爱丽舍宫。

  勇于说“不”

  赢得爱戴

  今天全法国从政界到平民,都对这位政治家做出种种评论。唯一一致的地方,是从极左到极右,均高度赞扬希拉克2003年坚定地反对伊拉克战争。希拉克也由此在历史的一页上留下了他的名字。

  法国的主流媒体将他誉为“法兰西的和平斗士”,不少法国人还将他与当年的戴高乐总统相提并论。1995年到1997年担任希拉克政府教育部长的贝鲁称:“在外交政策上,他是一个让人尊敬的声音,他在法国人需要的时候发出了伟大的声音。”

  而且,希拉克有一个明确的政治思想:反对单极化世界,倡导多极化格局,主张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他呼吁建设一个强大的欧洲,反对美国的单边主义,并且表示,无论欧洲还是美国,或者其他国家,都不能单独应对当今世界面临的挑战,应该在改革和加强联合国职能的基础上,加强多极化趋势,建立一个更加合理公正的国际秩序。

  在过去的12年里,希拉克终止了法国的义务兵役制,坚决与日益增长的极右势力斗争,他还是第一个承认“二战”时法国傀儡政府曾协助纳粹实施大屠杀的总统,这对于提醒法国人反省历史、防止极端右翼的抬头无疑有正面的作用。

  对于希拉克执政生涯的评价,他的“夙敌”英国首相布莱尔的话可供参考。尽管两人明争暗斗,但布莱尔承认,希拉克“实在是很专注、很积极和很像个总统”。

  尽管历经沉浮,希拉克的坦诚朴实和对国家真诚的爱,仍然让他备受民众欢迎。曾有民调显示,他是法国民众最喜欢共餐的政治人物。

  熟悉希拉克的人都说他有一种常人少有的与人打交道的能力。有报道说,他几乎能叫出所有接触过人的名字,哪怕对方只是一介平民。

  希拉克待人热情周到,富有幽默感,经常连他的政敌们都被他的风度和魅力折服。希拉克担任总统期间有5年时间“左右”共治,一位当年属于对立阵营的社会党部长就曾在

  公开场合承认说,自己一开始就与希拉克和睦相处,差一点忘记了彼此的政敌身份。

  在国际社会,希拉克的殷勤、热情和善解人意也为他赢得了众多朋友。德国前总理施罗德刚刚上台之际在欧盟许多问题上与法国闹得不可开交,最后他却成了希拉克的至交。希拉克在南美、亚洲、非洲等地领导人中都有不少好朋友,使他在国际场合影响力倍增。

  未来日子

  并不轻松

  不过,希拉克卸任总统职务后可能还会面临一些“旧账”清算。法国宪法规定,总统享有司法豁免权。这也意味着,希拉克在5月16日搬出爱丽舍宫之后将失去豁免权。而与他有关的一些案子也可能随之“解冻”,其中包括虚假选举人、政治献金、任人唯亲、巴黎低租金住房问题等一系列丑闻。

  希拉克曾被卷入一系列政治献金丑闻,时间大多要追溯到他1977年至1995年担任巴黎市市长期间。而在过去几年当中,希拉克的一些前部下都已经因为涉及这些案件而被定罪。

  自希拉克于1995年退出巴黎市政厅后,他就不断和政党财务以及其他丑闻牵扯在一起。其中一桩丑闻差点在2001年将他拉下台,法官当时要传讯他有关市长任内大笔个人旅行开销一事,但他拒绝接受质询。后来,法国最高法庭力挺,让他在总统任内躲过起诉。

  希拉克退休后面临的第一起官司可能是关于非法挪用巴黎市政资金,将这笔钱支付给他所在党派保卫共和联盟的部下和盟友。

  此外,法官已经掌握了一封有希拉克亲笔签名的信件,他在信中要求有关机构晋升一名实为保卫共和联盟工作的市政工作人员。

  第三宗案子是巴黎一家印刷公司被控在公开招标工程中作弊,并且通过市长办公室来为共和联盟筹集政治献金。希拉克昔日担任市长时的副手米歇尔·胡森已经于2005年被定罪。

  第四宗案子则主要是针对希拉克与夫人伯纳黛特在1995年总统大选前从曙光航空公司接受免费机票的事情。

  当然,希拉克也不会“坐以待毙”,在家里等着法庭的传票。早在去年9月,希拉克就提名了“自己人”勒梅斯勒,成为巴黎市总检察长。此人在2002年到2004年期间曾担任过希拉克的法律顾问。舆论普遍认为希拉克的这一步棋就是为了保证卸任后能免于起诉。

  另外,法国舆论分析指出,如果萨尔科齐和人民运动联盟在本次大选和议会选举中胜出,那么总统府和政府内阁都将是由希拉克培养出来的政治精英把持,这些司法系统的亲信也会尽量不让“恩师”晚年受苦。

  政治背后

  还有生活

  今年2月,希拉克曾参加好友特里盖尔主持的著名电视节目《快乐星期天》。在节目里,希拉克夫妇首次提到了“爱丽舍宫以后的日子”。希拉克夫人说:“我会想念那个地方。”希拉克说:“毫无疑问,政治生活之后还会有一种生活,直至死亡。”

  法国的政要在退休之后,通常都会成为一些协会和友好组织的“名誉主席”。前总统德斯坦就担任了法中委员会的“名誉主席”。法国媒体认为,希拉克这样一位活跃在国际政坛的人物必定也会走同样的路,以便继续“为法国服务”。另据法新社报道,希拉克也可能会参加一个国际基金会,推动他所关心的环境、非欧文化等事业。

  生活中的希拉克体魄强健、精力旺盛。他喜爱文学,拥有《希望的闪现》、《一个新法兰西》、《所有人的法兰西》等著作。此外,他还是一个狂热的“相扑迷”,连家里的马耳他狮子狗都取名为“相扑”。

  据媒体报道,希拉克平日里最大的休闲活动就是一边喝墨西哥啤酒,一边反复看从日本购买的相扑比赛录像。最有意思的是,希拉克曾经对法国一家体育报纸说,如果他的人生重来一次,他愿意成为一名相扑选手。

  1956年,希拉克与伯纳黛特结婚,他们夫妇有两个女儿。小女儿克洛德是父亲的得力助手,而大女儿洛朗斯则很不幸,她从15岁起就患上了饮食紊乱症,曾多次试图自杀。所以身为父亲,希拉克的内心深处隐藏着一份多数父亲没有经历过的痛苦与无奈。

  此外,极富爱心的希拉克还收养了一个越南裔养女。2005年夏天,年届中年的越南裔养女安道·特拉克塞尔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她要出一本书,专门讲述养父母和她之间的亲情故事,讲述公众并不了解的希拉克。她说,书中的很多故事都是鲜为人知的,希拉克的慈爱、幽默、慷慨以及温和让她永远铭记于心。“我最崇拜的人就是希拉克。这个世界上,找不出第二个希拉克。”特拉克塞尔一直强调的这句话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焦点人物 C0003 希拉克:法国式告别 》》》》》 本版撰稿:薛亮 2007-3-19 钱江晚报c00032007-03-1900006;48257178002CE173482572A10041C592;钱江晚报c00032007-03-190001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