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004版:焦点人物
3  4  
PDF 版
· 希拉克:热爱中国的人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3月1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希拉克:热爱中国的人
》》》》》 据新华社、《文汇报》 本版图片均据新华社
  雅克·希拉克是一个中国人所熟悉的名字。作为戴高乐将军留下的政治遗产的继承者,他对法中两国关系的发展留下了自己的深刻印迹。

  在希拉克宣布不再参加总统竞选的第三天,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在例行记者会上高度评价希拉克:“希拉克总统在任12年,为促进中法关系、中欧关系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做出了重要贡献,我们对此高度赞赏。”

  希拉克的“中国情结”是众所周知的,希拉克领导下的法国与中国之间的关系也是西方国家阵营中罕见的。他公开支持解除欧盟对华武器禁运,态度坚决。

  造就“黄金十年”

  希拉克造就了中法关系的黄金十年。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中法关系因法国售台武器事件而陷入历史低潮。正是希拉克领导的右翼“保卫共和联盟”在1993年议会选举中获胜组阁,巴拉迪尔出任总理,法中关系才开始走出“冰川期”。在1995年第三次竞选总统一职并获得成功后,希拉克终于得以以自己对中国的认识来推动法中关系。

  从那时起,希拉克四次访华,中法之间出现了当代国际关系史上值得重视的一些进展。1997年希拉克访华,与中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这是“西方阵营”中——如果冷战后这一名词仍然保留着一定的含义的话——第一个与中国建立类似关系的国家。近年来,两国在一系列国际问题上的立场非常接近,伊拉克战争、朝核、伊核和黎巴嫩冲突等,两国在战略上一直相互支援。

  如同戴高乐将军是第一位与中国建立全面外交关系的西方国家元首一样,希拉克在两国关系中,也曾创下多项“第一”:2003年希拉克是第一位邀请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在法国埃维昂举行的南北领导人非正式对话的西方总统;希拉克是第一个倡导2003-2004年法中互办文化年的领导人,这在国际文化史上开创了一种新的交流模式;希拉克也是西方第一位反对在日内瓦人权会议上批评中国的总统;他还是第一个明确反对陈水扁借公投名义搞“台独”、第一个力主解除欧盟对华武器禁运、第一个明确表示“世界前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法国在未来世界上的全球影响和地位,部分地取决于法国与中国建立一种特殊有力的关系的能力”的欧洲领导人……

  希拉克为法中关系定下了一个基点,即法国必须加强与中国的关系,方能在未来多极世界中提升法国的地位和影响。

  改变法国偏见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希拉克就不再为法国利益而竭尽全力。希拉克领导的法国,在欧盟对华诸多反倾销案中,起着主要的作用。希拉克非常“聪明”地将法国在纺织品、鞋类、知识产权等与中国之间存在着的经贸摩擦点“上交”欧盟,由欧盟出面来与中国交涉。这是一箭双雕之举:一来可以避免与中国发生直接冲突,二来单凭法国一国的力量已经无法与中国“抗衡”,必须联合欧盟其他国家。

  尽管如此,希拉克毕竟还是欧盟国家中最坚定地支持解除对华武器禁运的领导人。由此可以看到的是,中法两国目前在政府间解决双边分歧时,大致能够做到平等和互惠。所以中法两国均认为,两国目前关系是国际战略关系的典范。

  应该强调的是,如果我们看到,在法国媒体上、在法国一批所谓汉学家的眼中、以及各种人权组织笔下的另一个中国时,我们会更进一步了解希拉克是在何种国内背景下推动其对华政策理念的。

  在对中国的报道上,法国媒体可能是世界上最自以为是者。新闻报道常常夸大片面,更不用提其他一系列完全基于主观道德评判基础上的文章了。还有法国一些知识分子的极具“反”中国情结,从吉·索尔茫到瓦蕾丽·妮凯,几乎每个人年年都在重复着“中国经济即将崩溃”的论调。

  就是在这种氛围当中,希拉克力主发展两国关系,并使法国人民渐渐了解,什么才是真正的中国形象。

  痴迷中华文明

  希拉克对中国的重视起源于对中国文化的倾心,他在法国被媒体称为“热爱中国的人”。

  外国领导人中像希拉克这样如此了解和精通中国文化的绝无仅有:除了对中国的历史、诗词和书法颇有研究之外,希拉克对中国考古尤其热爱,对青铜器更是情有独钟。

  据说他是从巴黎吉美东方博物馆开始认识中华文明的。在希拉克的少年时代,其父聘请了一位白俄家教指导他研习东方文化,这位家教每周都要带他去离家不远的吉美博物馆(法国专门收藏亚洲文物的国家博物馆)参观。从那时起,希拉克就迷恋上了中国文化。

  希拉克毕业于巴黎政治学院,很早就投身政治,但一生的至爱恐怕还是学术研究。据说,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希拉克就曾到中国的一个偏远地区从事过考古方面的考察和研究,至今那里的留言簿上还有他的签名。

  1978年,身为法国总理兼巴黎市长的希拉克来华访问,当他听说西安远郊有新文物出土,并且还未对外开放时,很是感兴趣。在

  时任副总理的邓小平的陪同下,希拉克成为第一个参观秦陵兵马俑的外国人。当看到成百上千、栩栩如生的兵马俑时,其场面的壮观令希拉克十分震惊,他说:“世界上有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堪称第八大奇迹。”希拉克的这一评价被国际媒体广为引用,成了中国兵马俑走向世界的广告。

  经过数十年坚持不懈的钻研,他对青铜器、瓷器的鉴赏能力达到专业水准。希拉克出席北约首脑会议时,“开小差”拿出一本书读起来。一位法国记者眼疾手快,立即用长镜头拍下,在法国报纸上登了出来,标题是“总统忙里偷闲,研究中国青铜器”。

  希拉克1995年当选为法国总统后,他对青铜器的热情丝毫未减。一位大国的总统,日理万机,怎么会有时间去研究青铜器呢?中国前驻卢森堡大使施燕华女士说:“有一次我向希拉克夫人提出了这个问题,她告诉我,希拉克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每晚睡觉前必定要读关于中国考古的杂志。”

  施燕华女士说,希拉克对青铜器的知识达到了专业水平,他参观中国出土文物展时,不需要讲解。对于陪他前往参观的人,包括他的夫人,他都不厌其烦地向他们讲解,而真正的讲解员却“失业”了。

  希拉克热爱中国文化、积极发展对华关系的热情,感染了他的国民。特别是在其推动下成行的“中法文化年”,更是点燃了法国人对中国的热情,使他们认识到中国“并非像传说一样神秘”。

  希拉克名言录

  在希拉克40多年的从政生涯中,个性突出的他在不同场合发表过众多惊人之言:

  

  关于自己的爱国热情:“我亲爱的同胞,我全身心地爱着法国。我愿用我全部的心血、精力和气力为国家和人民效力。维护和平和法国的利益是我终身奋斗的目标。”

  

  关于伊拉克:“战争一直以来都是最后一种手段,是对于失败的承认,是最糟糕的解决方案,因为它带来死亡和痛苦。”

  ——2003年3月,希拉克在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前10天发表电视讲话,表达了他对战争的看法。

  

  关于对华武器销售解禁:“维持对华军售禁令已经没有根据,中国寻求欧盟解禁是合法的。”

  ——2005年3月,希拉克在日本访问时面对媒体道出了自己对欧盟对华武器禁售一事的看法。

  

  关于英国:“你不能相信还有烹调技艺如此之差的人。除了芬兰,这个国家(英国)的饭菜最差劲……(英国人)给欧洲农业带来的只是疯牛病。”

  ——2005年7月,希拉克在俄罗斯总统普京和当时的德国总理施罗德面前毫不客气地道出了对英国人的看法。

  

  关于“核威慑”:“利用或者幻想利用恐怖袭击手段的国家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我们将坚决对他们的阴谋进行反击。这种反击可能是常规反应,但也有可能是其他性质的。”

  ——2006年1月,希拉克在视察法国核设施时暗示出不排除动用核武器打击任何对法国发动“恐怖袭击”的国家的意图。这也是法国领导人首次对别国进行“核威慑”。

  

  关于自己:“我当选时……32岁,我马上加入了政府。然后我一直呆了下来……政府换了一届又一届,我和家具铁打不动。”

  ——2006年7月,希拉克曾如此评价自己的政治生涯。

  

  关于伊朗核问题:“伊朗拥有一到两枚核弹并不危险,而且根本不会使用。如果伊朗胆敢对他国动用核武器,只能是自取灭亡。他们能把这枚核弹扔到哪里呢?以色列?它还没打到200米的空中,德黑兰就被夷为平地了。”

  ——2007年2月,希拉克在接受多家媒体联合采访时如此说道,不过第二天,他就收回了上述讲话。

  据新华社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焦点人物 C0004 希拉克:热爱中国的人 》》》》》 据新华社、《文汇报》 本版图片均据新华社 2007-3-19 钱江晚报c00042007-03-1900006;48257178002CE173482572A10041C5C8;钱江晚报c00042007-03-1900013;钱江晚报c00042007-03-190001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