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闳
阅读就是这样一种吊诡的游戏:它既是通途,又是障碍;既是解放,又是囚禁。当我们置身于阅读当中时,就开始深陷于这一悖谬之境。
每天,我们都怀着极其矛盾的心情,面对着书架上的那些图书,常常被一种巨大的焦虑所攫获。生怕被图书的长城淹没我必须写下去年年度的读书笔记,以便我的记忆能够轻松地接受今年的阅读年度到来。
《在土星的标志下》(苏珊·桑塔格著,上海译文出版社)
在这本书中,苏珊·桑塔格分别论述了保罗·古德曼、阿尔托、里芬斯塔尔、本雅明、西贝尔贝格、罗兰·巴特和卡内蒂,而从她对这些前辈的每一次描述和判断中,我都能够感受到桑塔格本人的精神气质的某个方面。
《黑暗时代的人们》(汉娜·阿伦特著,江苏教育出版社)
这本《黑暗时代的人们》在内容和格局上也跟《在土星的标志下》一样,是向精神前辈致敬的作品。黑暗时代的人物:莱辛、雅斯贝尔斯、布洛赫、本雅明……汉娜·阿伦特的文字,为我们点亮了一盏盏明灯。
《帷幕》(米兰·昆德拉著,上海译文出版社)
跟早些时候出版的《小说的艺术》、《被背叛的遗嘱》一样,昆德拉的这部《帷幕》也是一本谈论小说的精神和叙事艺术的著作,而且,其观点、文风、写法,均一以贯之。
《贝克特选集》(萨缪尔·贝克特著,湖南文艺出版社)
《等待戈多》有过多种版本,但对于贝克特其他剧作和小说,我们却所知甚少。这套选集至少让我们得以一窥这位文学大师的全貌。
《嫉妒的制陶女》(列维·施特劳斯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我曾经浏览过台湾版的列维·施特劳斯的四卷本巨著《神话学》(周昌忠译),原始部落的神话体系,被表达为一个完美的交响曲式的结构。《嫉妒的制陶女》(还有同一系列中的《猞猁的故事》)同样也是这样一种充满想象力和完美结构的著作。
《象征交换与死亡》(让·鲍德里亚著,译林出版社)
如果说,罗兰·巴特是列维·施特劳斯的弟子,那么,鲍德里亚就是徒孙了。在此书中,我们看到了马克思的影子。不错,马克思也正是列维·施特劳斯的精神源头之一。
《身体·空间与后现代性》(汪民安著,江苏人民出版社)
汪民安一直致力于现实的文化批判实践,他对家乐福等现代都市文化空间的解析性的研究,令我印象深刻。从中可以看出,他对福科、罗兰·巴特、巴塔耶、德勒兹等后现代理论家的学说相当熟悉,不是那种道听途说的花哨功夫。
《历史·身体·国家:近代中国的身体形成》(黄金麟著,新星出版社)
作者显然受到过较为严格的新史学方法论的训练,对“年鉴学派”的史料学方法的运用,显得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