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D0007版:人文·晚潮
3  4  
PDF 版
· 古琴轶闻
· 弱者生存多智慧
· 头发招安
· 养心
· 曲意迎合
· 耕斋点评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3月2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古琴轶闻
■蒋逸人
  《钱江晚报》2月6日《晚潮》所刊载的《为君一挥手》,叙述的是晚近古琴界的遗事,这种文章目前似已不多见,读毕使我想起了早年自己亲历的一件有关古琴的往事。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中期,我在黄岩工作了几年,知道离城区不远处有一所九峰书院,它是台州读书人的渊薮。怀古之情促使我前往寻访其遗迹。旧途中见到一座破旧的道观,随便进去逛一下。在台阶上碰到一位须发斑白的道长,其人虽衣衫破旧,但一股读书人的气质不言自明。我有礼貌地和他攀谈,他把我引进他的居室。言谈中我觉察到这位道长是一位有丰富知识的人。他说:“像你这样的年轻人我实在没有遇到过,出家人的学问你应拜我为师,在家人的学问我要拜你为师。”在他的居室中有很多尘封的书籍,我大致看了一下是以道教书籍为主,文史书籍为次。夜幕将临,我辞别回城,但半日之谈已结文字之交。

  此后我几次前往拜访,因视其清贫,还携带了一些食品相赠。他那居室的墙上挂着一张以青布为囊的七弦琴,我请求取下来看看,琴呈黑色(有光,树脂漆),状极古朴。我问他会弹吗?他回答从前弹得还不差,但已多年不弹了。我说这琴恐非今物,他说是古物。我坚请他演奏一二曲,他推辞不得勉强同意。

  他收拾好桌子上的杂物、整理好散乱的书籍、打开窗户、整衣弄襟、梳理发髻,在窗前一只铜香炉中点上一支香,然后端坐在桌前,开始抚琴调弦。我是一个很随便的人,看到他在弹琴前有这样一套繁琐而认真的准备不禁肃然了。他问我想听什么?我答《高山流水》和《广陵散》。他向我微微一笑,找出一叠线装书琴谱,接着他聚精会神,目不斜视,噤声不言地演奏了起来,历时良久。曲终后问我有什么感受。我诚实地回答道:“我体会不到高山流水,只觉得有点悲凉。”他笑着说:“不怪你,这种国粹,像你们那样读洋书的人初听很难领会其真谛。我想将曲子传教给我的徒弟,没有一个学得进去,也没有一个想学。”接下去是叹息。

  我审视了这张七弦琴,在底面的琴孔中见到琴的内侧为暗红色(无光漆),上有毛笔书写的十二个字“大元至元五年,青田伯温氏置。”刘基(伯温)是众所周知的历史人物。因此我非常惊异,假使此琴确是刘基所有和弹奏过的,其宝贵的程度真是非我所能估量的了。因此我向道长请教此琴的由来。

  道长说:“我的先师如何得到此琴的经过我也不知道,但此琴确实是刘基弹过的。我的先师择其门徒中的可教之才授以琴艺,临终前将此琴遗赠给琴艺最高超的门徒,这样代代相传到我也不知几代了。我的师父遵守先师的遗嘱,我是我的师兄弟中琴艺最好的,所以此琴就归我所有。我的门徒无人可传,都走散了。假使你想学又学成了,我就不谈你是在家或出家人,这琴以后就是你的了。我老了,多年来我在物色像你这样既懂事又有悟性的人。”

  我想到这位道长风烛残年,离开人世的时间已屈指可数。此琴似是国宝,他若去世有可能流失或遭破损。当时我也曾想到出钱向他买来,但我和他已成为文字之交,进行钱物交易似难启口。又想到这琴非常宝贵应作为国家财产,我个人买下也不很妥当。因此我找到杭州环城西路的浙江省文管会去报告这一发现。接待我的是一位老先生,互通姓名后知道他就是朱家济先生,当我说明发现此琴的经过及道长的住处后,他说:“很好,很好;多谢,多谢;我马上派人到黄岩去取来。”

  过了半个月左右,朱先生叫我到省文管会,告诉我:“琴已特地派人去取来了,并给了一点报酬。我们为此开了一个鉴定会,参加者一致认定此琴确实制作于元代,而且是刘基使用过的。现在我国有不少元代以前留下来的琴,但此琴是刘伯温这样的历史名人用过,琴孔内有他亲笔书写的十二个字,其价值就不是一般古琴可与之相提并论了。你为国家立下了一件不小的功劳,我代表省文管会向你致谢,此琴将在适当时机公开展出。”

  其后政治运动不断,未闻此琴公开展出过,我也忙于工作未及顾问。退休后有暇我曾找到环城西路原处,而省文管会已杳不可见,据说朱家济先生亦早已谢世。后来我找到省文物局和孤山的省博物馆,回答是“未详”和“无此物”。我已年届八十将不久于人世,此琴应被视为“国宝”,下落不明成为我一大悬念,通过此短文的刊登,以期有关方引起重视,查找这面古琴的下落。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人文·晚潮 D0007 古琴轶闻 ■蒋逸人 2007-3-20 48257178002CE173482572A3002D956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