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急诊中心会诊时碰到的一个病例,深深刺痛了我。
一个60多岁的退休老太太,由家属陪同前来就诊。老太太告诉医生,前段时间得了“感冒”,咳嗽不止,还发热,就到楼下的药店买了“感冒药”,可一个星期过去了,药没停,咳嗽却越来越厉害了,痰也多,“连嗓子都咳破了,血都咳出来了”。于是老人才打电话给女儿,赶到我院来看病。我吩咐马上拍一张X光胸片,做痰细菌涂片。结果出来了,胸片见两侧肺上部有好几个空洞,涂片还找到了结核杆菌。老太太被确诊为“肺结核(活动性)”,属于比较严重的,再拖着不来医院,可能就有生命危险了。
听说肺结核已这么严重,老太太女儿不解地说:“这怎么可能呢?!半年前,我妈妈在当地医院已诊断出了肺结核,早就开始吃药治疗了啊。” 我马上追问老太太。老太太露出了为难的面色,她悄悄告诉我:“原来医生配的药吃了胃不舒服,还成天有恶心,想呕吐,再说我觉得毛病好了,就把药停了。”
这在我的意料之中。现在有太多的肺结核病人像这位老人一样自行停药,结果便是因没有正规治疗,不久结核就又复发了。
重视结核病
曾经蔓延全球、造成数百万人死亡的肺结核,20世纪在医药进步和卫生条件改善下而消退。然而,已被大多数人“遗忘”的结核病,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又“死灰复燃”,如今已成为所有传染病中的最大死亡原因。
为何本可治愈的结核病变得如此凶猛?原因就是患者没能得到科学规范的治疗,导致耐药菌株泛滥,难以治愈,增大了死亡率。
但这不能怪患者。他们不懂,但要控制这一传染病。应该如何把治疗药物落到实处,由谁来督促患者按医嘱服药呢?
社区医生督促服药
我的答案是社区医疗。社区医疗的服务定位在 “大病上医院,小病不出社区”。目前大医院人满为患,社区医疗机构门可罗雀,这是一种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匀的严重浪费现象。社区医生是全科医生,主要负责本社区居民的卫生保健,慢性病防治,常见病防治,以及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只有健全社区医疗,才能改善目前的这种情况。如督促本社区内居民服药等工作,就是社区医生的职责之一。 但是,目前我国的社区卫生服务还存在资源短缺、服务能力不强、不能满足群众基本卫生服务需要等问题。因此,必须进一步深化城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大力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努力为居民提供安全、便捷、经济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博客名片
陈作兵:急诊博士,浙医一 院医疗质量管理办公室主任、急诊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