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区最繁华的延安路、解放路要更新行道树了。本报昨日A6版的报道说,这个更新,并不换树种,是用小梧桐树换寿数已到的老梧桐树。其实这个梧桐树并不是从法国传入的,中国习惯叫“法国梧桐”,是因为20世纪初上海法租界都种它才叫开来的。
法国梧桐枝干长,树冠大,以前杭城马路没有现在的宽,两边的梧桐树冠交接,能把整条马路遮盖得绿荫满地,夏天上街不用撑阳伞,也不必担心紫外线。用法国梧桐做行道树,街景特别有都市味,所以我国很多城市都用法国梧桐作行道树。
但是法国梧桐作行道树也有明显的缺憾——绿得太晚,要到四月底五月初才长出叶子来。也就是说,入春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梧桐树是光秃秃的,还像冬天似的,让人感受不到春天的到来。还有一个恼人的缺点,就是树上的一串串略小于乒乓球的毛球,到了五六月份,散开来变一簇簇的绒毛,满街飞舞,很容易飞到人的眼睛里,吸进鼻子里,又痒又刺,十分难受。据说华中农业大学培育出了无毛梧桐树种,但还在试栽阶段,离大面积推广还早。
所以有个想法——更换行道树,能不能像白堤上“间株杨柳间株桃”那样,选一种绿得早一点、又适合做行道树的树种,和法国梧桐间种。用什么树种合适,间距如何?树形(叶形)是否与梧桐协调?那就要烦劳内行了,或者选出几种供市民投票“选举”。在没有选定之前,是否把位子先留出来?
或许这是一个完全不可行的主意。或许还有更好、更合适的方法?很想听听专家怎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