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大礼”,无礼不成文(化),一流的文化,就是一流的公共之礼。不过,日常生活中我们总能看到不少与礼不合的场面。 据信息时报报道,日前在广州一个十字路口,由于红绿灯的“罢工”,交警不在现场,司机互相抢道,乱鸣喇叭,结果塞车堵了好几个小时,这一切直到交警的到来,交通秩序才算通畅起来。
遇见堵车,大家有两种选择:第一种是过渡到更高层次的城市交通文明标准:行人与车辆、车辆与车辆之间主动地相互礼让,这是基于一种共识:如果行人与车辆、车辆与车辆互不相让,交通将处于瘫痪状态,行人与车辆都会成为受害者。
可惜,十字路口的司机们选择了第二种办法:互不相让,宁肯做一个抢道者,一个最终被堵得动弹不得的抢道者。
这一幕所引发的“公民如何知礼”思索,也许应该加入到“建设怎样的公民文化”话题讨论中,甚至放而大之,成为公众走向现代公民进程中的一节必修课。
说到底,还是个人权利与公共权利如何协调、如何在个性张扬与人类对秩序的共同追求之间达成必要的妥协中寻求共存。在人生之路上,我们会遭遇无数个十字路口,是像抢道的司机那样得不偿失,还是学会在礼让中获得更宽广的通行空间?
爱默生说:“人们之所以寂寞,是因为他们不去修桥,反而筑墙将自己围起来。”礼就是人与人之间最利于沟通的桥,人人都希望捍卫自己的权利,都希望获得最大的权益,但权利和利益其实是双方“让”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