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13版:每日新闻·新教育
3  4  
PDF 版
· 2007,杭城升学择校服务榜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3月2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2007,杭城升学择校服务榜
本报“升学智囊团”陪上千家长相学校
■本版撰稿 梁建伟 沈伟红 丁星云 俞熙娜 王慧华 王蕊 袁春雨 蒋勇
  2007,杭城升学择校     榜

  24日,周末,正是杭州市小学数学“华杯赛”的日子,不少六年级家长真正是“心挂两头”:一头是惦念着孩子在考场上的发挥;另一头是冒着细密的春雨,为孩子升初中择校而疲于奔波。

  同时,幼儿园、小学门口,家长牵着孩子的手,带着兴奋,带着新奇,没有初中家长的沉重与焦虑。

  虽然记者曾担心这场细雨会阻挡家长走进校园的脚步,但是家长们迫切希望与校长交谈、与园长沟通的心情,却更在这场雨中表达得淋漓尽致。

  据有关部门透露,今年杭城小学毕业生人数在2万左右,基本和去年持平。从现实的情况看,品牌学校依然受热捧,民办中小学的热度不减。择校,仍然是个不容回避的焦点。

  上千家长一个同样的问题

  这个学校好不好

  一个家长出现在三个学校

  早上9点多,记者在杭州采荷实验学校门口遇见一位“奇怪”的家长,他在校园的各个角落打转,然后爱听别的家长提问。

  上午10点多,记者赶到育才中学,同样非常戏剧性地看到这位家长。他说:“孩子马上就要升初中了,但到现在都没想好是直升公办中学,还是去参加民办初中的摇号。”这位家长坦言,关键问题是孩子的学习成绩中等,最怕他不能承受民办中学相对激烈的竞争压力。可是作为家长他又不想放弃努力,真是觉得左右为难。

  此外,这位姓赵的父亲还有一个心事,由于他们夫妻俩平时工作很忙,不太有时间照顾儿子,因此又在考虑给孩子选一所能寄宿的学校。于是,他又跟随记者前往西湖区的公益中学去“灵”市面。

  “小班化”提及率很高

  在参与本报“校园开放日”的30所中小学、幼儿园里, “小班化”成为提及率最高的词汇。

  在上城区紫阳小学,张大伯的孙子就是学区生。“家门口的学校还也不错,最关键的是每个班才30个学生。”校长傅颂九说,学校有300多年历史,书香校园营造得不错,加上小班化教学,对家长还是有一定吸引力的。

  在崇文实验学校,家长们问得比较多的一个问题就是“班额多大?”“是不是小班?”家长李敏的话比较有代表性:“只有一个孩子,都希望受到老师的关注多一点,所以想选择小班。”

  家长点击“校园网”看特色

  记者在杭州青春中学“教学咨询开放日”现场看到,校长室、教导处从上午8:00开始就接待家长来访,下午进行的“初小学习方法衔接报告会”更是吸引了不少“准中学生”。有的家长是点击“青春校园网”看过,觉得这所公立中学的教学质量不错;该校的学生有朝气,对人有礼貌。

  整个“校园开放日”活动有点类似于相亲大会,双方既不是一点都不了解,但又总是希望能够有更多的默契,上千个家长有一个同样的问题:“这个学校好吗?”

  择校择班都是相对的    

  又到了为孩子选择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的时候,读小学、升初中,牵动了多少家长的心呐!今日的教育为了明日的发展,现在的择校为了孩子的成长。古有“孟母三迁”之佳话,今有“择校而居”之时尚。平心而论,谁都希望遂心所愿,好在当今优质资源均衡化日益取得扩展的形势下,家长选择的余地也更大了。

  不过,我们知道,任何择校、择班、择师和择友(同学)都是相对而言的,即使由于条件限制,我们难以做到称心如意,还可以通过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协同,采取扬长补短乃至扬长避短的措施为孩子创造好的微观环境。仅靠“知识改变命运”、“择校决定前途”是远远不够的。每一个孩子都是聪明的,只是聪明的地方不一样。社会的不断进步将日益看重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决不会迷信家庭出身和学校身份。作为家长,我们更要关心孩子所在学校的办学理念,尽力与班主任和任课老师沟通,参与学校和班级的各项活动,与孩子分享快乐、共担烦恼。由于城市交通欠畅,从保障孩子的身心健康出发,我们建议家长一定要将就近入学(尤其是小学生)放在根本的位置来考虑。

  我们选择(就读)一所学校,并不能够将孩子成长的一切都托付出去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联系,在当今变化日益加速的社会进步中显得越来越紧密。我们希望学校、家长和社会都把培养孩子热爱学习的品质、基本的沟通能力(阅读、计算、写作、述说、倾听、观看和使用电脑)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放在优先位置,将塑造孩子积极进取精神面貌和良好心理素质(包括善待自己和欣赏他人)作为重要的任务加以落实。如此,就近入学与优质资源共享相得益彰,实现打造学习品质和生活品质之城的愿景就为期不远了。(作者为浙江大学教授 盛群力)

  选择的天平,倾向哪头?

  开放日,家长畅谈“利与弊”

  在一天的校园开放日活动中,每个家长都能说出一两种关于“择校利弊”的思考,在此是非对错供各位参考。

  民校重高升学率高

  观点一:民办初中重高升学率高,这是多数公办初中所不能比的。

  周女士住在杭州城东青春坊,但她舍近求远,把儿子带到城北的一所知名民办中学。“因为民办中学的重高升学率都比较高,我向往的这所民办中学,已经连续3年考上杭二中、学军、杭高的学生达到40%以上,上省一级重高的比例占到六七成。”

  民办中学的升学率越高,受家长的关注度就越高。公办中学由于受生源的影响,升学率没有民办中学高,在当前社会以升学率衡量一所中学办学质量的大背景下,这种择校无法避免。    

  观点二:民校学风好,公校学生素质参差不齐。

  有人认为民办中小学实际上在变相地择生,所以有一个被普遍认同的优势是,学习环境好,学风好。不少家长在选择学校的时候,对这一条很看重。陈先生已经连续几天在育才中学校门口蹲点,观察学生和老师的言行举止。“这个学校的男生和男老师都剃了小平头,女生也没有染发、烫发的。”还有一点,民办学校的教师有生存的压力,工作更加卖力。

  对于公办学校来说,由于是按学区入学,无法挑选学生,所以各种家庭背景的学生都有,学生素质参差不齐。

  公校便宜,学生后劲足

  观点一:民校费用是公办的40倍。

  对于大多数工薪阶层来说,选择民办学校有一个硬杠,需要负担比较昂贵的学费。一位家长已经算了一笔账:他孩子马上要读小学了,如果进家门口的小学,他只需要交纳每学期100元左右的书本费,学费、杂费都免掉了;而如果选择一所民办小学,一个学期最起码要花费4000元。“对我们工薪阶层来说,如果选择了民办学校,那只能勒紧裤腰带供孩子读书了。”    

  观点二:公校学生每天比民校学生多睡一小时。

  孙女士的家就在公办中学旁边,今年孩子升初中,她不准备参加摇号。“实在是吃够了每天接送孩子的苦。”孙女士整整5年接送孩子上城西的一所知名小学。明明可以9点上班,每天却要6点多起床。“读家门口的学校,我和孩子都能睡懒觉。”    

  观点三:公办学校宽松,民办学校压力大。

  对多数公办中学校来说,学生的学习压力相对比民办学校学生小。在公办中学,周围的同学都是从同一所小学升上来的,和熟悉的同学一起读书,会降低学生对陌生环境的不适应感。在民办中学,学习节奏快,强度大,学生会有很大压力,一些不适应的学生往往会出现焦虑症状。而且,据说很多民校生等到考大学了,反而不如公办生,因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在初中被挤压过度。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每日新闻·新教育 A0013 2007,杭城升学择校服务榜 ■本版撰稿 梁建伟 沈伟红 丁星云 俞熙娜 王慧华 王蕊 袁春雨 蒋勇 2007-3-26 48257178002CE173482572A8002B41ED;48257178002CE173482572A8001A6642;48257178002CE173482572A9001CC900;48257178002CE173482572A9000D9E2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