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11版:每日新闻·现场
3  4  
PDF 版
· 义乌高跷
要到韩国“露两脚”
· 一棵倒笃菜 竟要两人抬
· 巨型轮胎
身价不菲
· 都市牧马人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7年3月2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养马60匹 经常挨马踢
都市牧马人
  ■本报通讯员 杨金刚

  

  提起牧马人,人们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一望无际的草原,可在城市林立的钢筋水泥里,也有一位都市牧马人,他的家就在温州市区信河街,目前一共养了60多匹马。前两天,他又向滞留在温州的云南马帮购买了数十匹骡子。这引起了人们的好奇。

  都市难找“安家”地

  现年58岁的陈志康是陈家的第二代牧马人,在他年少时,其父开始放马。陈家放马有点像农村里的放牛,把马牵到空地后,把马缰拴在石上,以免马儿跑了。因家在温州市区,陈志康养马的地方离家不能太远,郊区空地成了他最好的选择。他说最难的就是找地了。

  陈志康边喂着马儿边发起了愁,现在到处都在搞建设,地方越来越不好找了。前段时间陈志康和马儿在梧田“住”了几个月。因为那里要建厂房,陈志康几天前“搬家”到了温州高新技术园区附近,不过他听说这里马上又要建房子了,给马儿们找一个新“家”成了眼下他最棘手的事。

  陈志康说,“养马不容易”,一匹马一天要吃10斤麦麸5斤稻草,成本约10元钱。几天前,一匹马因为老是“尥蹶子”,陈志康只好亏本卖给了屠宰场。

  养马很辛苦,陈志康每天天一亮就从温州市区信河街骑摩托车到养马的地方,和马儿们呆上一天的时间,天黑了才回家。周而复始,天天如此。

  也可能正是这个原因,陈志康几个子女中唯有小儿子继承了他的衣钵。陈志康养了几十年的马,对马很有感情,不过他说:“现代人吃不起苦,再过几年等我干不动了,这‘手艺’就要失传了……”望着眼前的马群,陈志康眼中露出复杂的表情。

  一年能卖300匹马

  “这两匹马卖了整整一万元。”在温州高新技术开发区边的一片空地上,陈志康给这两匹马喂着最后一次饲料,等一下瑞安的买主就要过来把马拉走了。在他的身边,来自四川的两位买马人也相中了自己需要的马,和他谈起了价格。“虽然城市里用不到,但对一些山路来说,马还是最好的运输工具。”陈志康就做这样的营生,把马和骡子从内蒙古等地方成批买过来,然后再出售给各地来的购买者。

  他已经做了十几年这样的生意,开始时为了组织货源,他从安徽、河南等地买回来再卖。如今,陈志康养着60来匹马,都是去内蒙古买回来的。“春夏期间马不好买,现在那里养牛、羊的多,养马的人越来越少了,而且春夏季节他们自己要耕地,都不愿意卖。”提起“买马经”,陈志康头头是道,秋天地都种完了,一般小马也生下来了,这时候去买最好,“去一次买一车回来,将近30匹,生意好的话一年能拉10车左右。”

  马儿经常发脾气

  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到了陈志康这里变成了“常在马边走,哪有不挨踢”。不过,在他看来,马儿们踢他,更多的是一种亲昵的表现。

  因为经常和马儿们接触,陈志康早已练就了一双“慧眼”,只要看一眼马儿,就基本能确定脾气好坏。好的驯起来比较轻松,喂个两天熟悉起来就不会踢人了。也有看走眼的时候,就在前几天,一匹他养了已经半年的马缰绳散开了,他就去把马拉回来,就在他去找绳子的时候,马已跑到了一条小溪的对面。他走上前准备拴绳子,见他要跳过小溪,马儿突然后蹄扬起踢到了他的胸部,“估计是看我准备拴它,发点小脾气,和我闹着玩的”。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每日新闻·现场 A0011 都市牧马人 2007-3-27 C861D4521F1698E5482572AA004ACED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