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春茶开采时节,一批批来自安徽、江西和河南等地的采茶女工,总会像候鸟一样飞临杭州。今年,当满山遍野新茶又绿,我们用3天时间走近了她们。
蔡大姐脸上的“高原红”
采访车在采茶女工比较集中的一片茶园前停了下来。尽管摄影记者对准她们不停地“咔嚓”,但丝毫不影响她们手上的速度。与她们攀谈,得知她们大多来自江西上饶地区。
梅家坞的茶农说,杭州大批雇用外来采茶工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开始了,现在每年西湖产茶区外来采茶工有上万人,主要来自安徽、江西、河南等地。现在,每家每户雇用采茶工多的有15人,少的也三五人。
今年44岁的采茶工蔡素菊来自江西,这是她第二年出来当采茶工。
蔡大姐选择到杭州来,主要是因为这边工钱高。“到杭州采一个月茶,能赚1000多块钱。有了这千把块钱,孩子读书、买化肥、种子、农药就不用愁了。这是一笔花在刀刃上的钱啊。”蔡大姐说得很实在。
蔡大姐在跟我们说话时,眼睛始终没有游离于茶树之外。她双颊黑里透红,像极了“高原红”。当我们夸赞她一脸的好气色时,她无奈地笑了:“这都是被山风吹出来的。”
次日一早,我们与蔡大姐一起到山上采茶。前一天晚上下过雨,上山的路有些滑,我们抓着小路两旁的杂草爬了上去,衣服被露水弄湿了,手掌心也让杂草拉出了不少血道道,生疼。“到旺季,我们凌晨一两点钟就要起床,翻山越岭摸黑赶至茶园。那时候,茶早一天采是宝,晚一天采是草。”
中午也不下山,饭是东家派人送到茶园的,吃完后再继续采。”
“看准了,嫩叶长到1.5厘米的时候采下来最好。”蔡大姐采下一个嫩芽,只见嫩芽紧靠着一瓣叶子,却和另一瓣叶子分成个“Y”形,她说:“它刚开一瓣,芽比叶长,这样的新茶才最鲜——要是等叶子再大些采,就降品级啦。”蔡大姐对旁边的一位新手说。
东家对我好,我就年年来
3月18日,雨下得比较大,不能上山采茶,从安徽蒙城来的李侠显得非常着急。东家顾锦谷劝李侠不要着急,干不了活就好好休息休息,反正少不了她一天35元的工钱。
李侠急了:“这不是钱的问题,我是为你们担心。一年四季,你们盼的就是靠春茶赚些钱,可不能让老天给坏事了。”
李侠今年是第4年来老顾家当采茶工了。她说,老顾家人好,在他们家里没有当外人的感觉,吃同样的饭菜,每餐都有鱼肉,保证四菜一汤,住同样的房子。人处的就是感情。离开后,他们还经常通电话。
当天晚上,我们和李侠一同在老顾家吃晚饭。一盆红烧鱼块,一盆萝卜子排,一盆肉丝豆腐,一盆炒茭菜,还有一盆咸肉冬瓜汤。老顾家的房子有三层,李侠她们的房间在一楼,被褥是新添的,电视、空调一应俱全。房间内几位女茶工正在打牌。她们说,一天下来,比较累,打几把老K解解乏。
为了使这些采茶工下一年再回到这里,梅家坞茶农们都努力善待采茶工。老顾说,明前茶的量不大,芽头少,一个采茶工一天采下来,只能采五六两鲜叶。但采菜工的工钱不是按采摘量计算,而是以天数计算的,这样计算,能更好地确保采茶工的收入。因为受天气影响,有时她们可能出不了工。
为了让更多的采茶工来梅家坞,茶农们今天提高了采茶工钱,去年一天工钱为30元,今年提高到35元左右。
母女采完茶游西湖
采茶女工可谓是清一色已婚妇女,但马燕是一个例外。马燕是安徽利辛县人,去年,初中毕业后,她同母亲王清霞一道来杭州当采茶工。她俩都是第一次到杭州。
在茶山上,这对母女干活都非常认真,每天都在暗地里较劲谁采摘得多。王清霞说,这次把女儿带上,是想采茶过后,和她好好游览一下西湖。
别看马燕是第一次到杭州来采茶,但采茶她并不是新手。她双手起落疾快如风,茶叶在她的手下翻飞。马燕得意地说,在老家,女孩打从七八岁就扎着小辫,手挎小竹篮,跟着大人上山采茶了。每到采茶时节,学校就放“茶假”。茶假通常是半个月。
王清霞说,等采完茶拿到工钱,她就带着女儿去看看西湖,不然,来杭州一趟不是亏了?她估算了一下,刨去与女儿两人来回车费及游览西湖的费用,大概可以净赚1000元回去补贴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