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晶
一幢水泥外墙的二层小楼,一个狭小的天井,推开后门,是一方明亮的池塘和一株赛雪的梨花。这里,是81岁的陈方钦在永康市芝英街道柿后村住了几十年的地方;这里,陈方钦迎来了一个特殊的客人——到村里来蹲点调研一周的永康市委书记徐建华。老人为自家简陋的设施和生硬的木板床而局促,徐建华则说,你的家让我有一种熟悉和亲切的感觉。
3月21日晚上7点,柿后村的祠堂里坐了满满一屋子人,他们都是徐建华邀请来的客人:柿后村的12家企业主、柿后村和芝英街道的干部以及永康市分管工业的副市长。
“今天我是来求你们的,我想让你们捐一点钱。”徐建华一开口就“吓”到了在座的所有人,没人想到书记用这样一句话作为他的开场白。
“我是想在村里建一个外来民工的公寓,建好后廉价租给他们住。”徐建华告诉大家,“村子和工业园之间隔着一条39省道,工人们每天穿马路不安全,如果宿舍楼造起来了,便宜租给他们住,对你们企业主而言,也省了许多麻烦。”
柿后村是一个中小企业相对发达的村子,在这里打工的外来人口有2000多人,和本村人口几乎持平。21日下午的走访中,徐建华注意到了这群“新永康人”。“我发现他们的居住条件很差,不少是危房。”话说完了,徐建华微笑地看着大家。
一阵沉默之后,一位名叫胡子敬的企业主首先站了出来。“我很支持徐书记的想法,我愿意捐5万。”随后,大家纷纷解囊,共募得资金35万元,其中包括市里出资10万。
半小时“化缘”募得的这35万元,对建一幢宿舍楼来说还远远不够,用一位贵州民工的话说就是:“这还是开头么,但我们有盼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