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最近宣判的一起贪污案令人吃惊:著名景区嘉峪关的关城文物管理所5名女职工在4年多时间里监守自盗,私分景区门票款1070余万元。与内地一些著名景区相比,嘉峪关算是游客较少的,竟然发生了涉案金额如此巨大的贪污案,景区门票和财务管理漏洞之大可见一斑。
本案中的5名被告贪污门票销售款的手段很简单,就是利用当会计、售票员和票管员的职务便利,少填出库单、多发门票,事后做假账。如此雕虫小技,上级监管稍微严格些便可能杜绝。遗憾的是,在长达4年多的时间里,这个涉及巨额资金管理的景区,竟然任由几名职工摆布所有门票收入。
近年来,一些著名景区门票涨价屡次引起社会强烈反应。多数景区在涨价听证会上陈述的理由主要是入不敷出、维护资金短缺。公众虽然早已对景区内部管理情况提出了质疑,但毕竟无法掌握内情,拿不出过硬的证据。于是,价格听证会几乎都变成了“涨价会”。如今,嘉峪关景区巨额贪污案终于给了公众质疑一个结结实实的例证。人们有理由问一句:每月被贪污的近20万元收入,加上其余上交的收入、财政拨款等等,用于一个景区的维护,是多了还是少了?还要问一问:各地主管和负有监管职责的其他部门,对当地景区的财务状况到底了解多少?监管缺位导致贪污腐败,如同腐败行为本身一样,是对群众利益的蔑视和践踏。
像嘉峪关这样的景区,是全国乃至人类的财富,无疑应得到良好的保护,随着经济的发展。适当提高门票价格,公众能够接受,但涨价的收入决不能变成腐败收入。这一点,即使有的景区揣着明白装糊涂,政府有关部门也不能糊里糊涂地就“开绿灯”。希望各地以嘉峪关景区贪污案为鉴,先把家底摸清再提涨价的事,千万不要拿公众的钱去填腐败的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