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D0003版:人文·口述历史
3  4  
PDF 版
· 杭州。顺着雨巷。寻找戴望舒
· 远离诗歌的,
何止这一条
“雨巷”
· 说吧,记忆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4月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远离诗歌的,
何止这一条
“雨巷”

  油纸伞,青石板路,紫丁香般的姑娘……《雨巷》种种古典的意象传递的是一种穿越时空的少年情怀和凄迷追寻。

  传说中的戴望舒的《雨巷》是大塔儿巷,一个地名就十分具有杭州特色的地方。

  昨天,当记者来到大塔儿巷,除了巷口硕果仅存的几栋老房子,过去的痕迹已经湮然难寻。曲折的雨巷已经被现代的方式拓宽,青石板路变成了水泥路面,一眼望尽,两边矗立的是没有个性可言的混凝土公寓楼。

  大塔儿巷36号,那是戴望舒少年时的家,虽然是在银行上班的戴父租来的,但一样构建了这位“雨巷诗人”的精神家园。

  但是,大塔儿巷36号这样一个门牌号都已经不复存在,门牌号升至22号便戛然而止。“戴望舒?不知道。没听说过。”问了好几位白发苍苍的“老杭州”,但得到的回答还是摇头。只有一位女士说:“好像在电视上看到过,这里曾经有过一位诗人,不清楚方位在哪。”

  戴望舒的外甥女钟雨说,1992年是她最后一次看到戴望舒故居,此后不知哪一年,它被现代的公寓楼替代了。

  70岁的王婆婆说,这里很多老住户都各奔东西,迁居到新居了。她和丈夫、女儿住在一起,老两口退休了经常出门旅游,女儿是个会计,平时自修本科。“人不活泼,唱歌跳舞都不会,看书,也说不上……”

  “诗人?我们……好像不太关心。”一位看门人鼓足勇气说了一句实在话。这是一条远离诗歌的巷子,而远离了诗歌的巷子又何止这一条。

  本报见习记者 徐 洁

  本报记者 陈 桔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人文·口述历史 D0003 远离诗歌的,
何止这一条
“雨巷”
2007-4-3 48257178002CE173482572B1003C412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