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梦桦
直至今日,杨丽娟追星事件还在引发广泛的关注,因为“刘德华出来表态了”,因为杨回到了老家并“终于明白这个世界上她最重要的人是她父亲”。笔者无意探究上述新闻的真实性,因为已到了反思这个悲剧背后家庭教育与媒体传播的功过是非的时候了。
如果说,造成青少年是非辨别能力和道德约束力减弱,还有社会因素的话,那么,在现代娱乐工业中起到重要推动作用的媒体,在这场悲剧中亦该承担不可推卸的责任。
在不少心理学家已经定位杨丽娟有心理疾病的情况下,我们的公众媒体,对于这样一桩极端个例,一会儿是“率先披露”,一会儿搞“独家访谈”一会儿“跟踪报道”,这种事无巨细的传播和放大,是否不够厚道?是否有这个必要?
在声势浩大的娱乐造星运动中,我们的媒体在造星资本的强力推动下也在引领追星的潮流:歌迷会、签售会、演唱会,探班、恋情、揭秘……从吃喝穿戴到闺中秘事无所不报且数量夸张,在利用“媒体暴力”把窥探和欲望包装成时尚的同时,却很少考虑到国人尤其是青少年在社会演进中的承受力和判断力,对一些不良事物也缺乏起码的提醒和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