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来临的第一个周末,杭州西子湖畔桃红柳绿,一个小规模沙龙就在湖边的草地上进行,参加者都是衣着光鲜的年轻人,不时有简短的惊叹从人群里发出。
“我们在互相交流本周的炒股心得,交流信息。”沙龙的一名参加者、年轻律师马先生说,作为一名新股民,他迫切需要从类似的沙龙里得到更多信息。
在过去的几年,包括杭州在内的许多城市,房价普遍较大幅度增长,为那些即将步入婚姻殿堂但收入并不高的年轻人带来了巨大难题:他们一个月的总收入,往往连0.5平方米的新房也买不起。为了尽早住进新房结婚生子,年轻人不得不向银行申请巨额长期贷款购房。
一个俏皮的新生词汇“房奴”,形象地说明了年轻人为了偿还银行贷款所承担的巨大压力。
然而在2006年,年轻人口袋里的资金流向发生了显著变化,目标不再是房产,而是风险更大的股票市场。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国股市持续保持红火的状态,相当一部分年轻人通过炒股,资产增加了30%以上。
“今年的股市比较震荡,行情没有去年平稳了。”28岁的李惠说。李惠是成都一家外企的中层管理人员,年收入超过10万元人民币,属于较高收入的年轻人,为了结婚,她和丈夫也向银行贷款买了新房。
可是在今年年初,她毅然将刚住了不到半年、位于市中心的新房作价50多万元卖掉,把其中的30万元投进股市,剩余的20万元作为首付继续按揭了一套城郊的小房子。尽管她没有股市经验,却显得十分自信,“我们希望在今年的股市大干一番,争取早日脱离‘房奴’队伍。”
刚参加工作没几年的马律师称自己也是一个“新手”:“有一个朋友刚投进1.5万元,2天就赚了2000多元,够我半个月收入了!”
在这种创富“神话”下,一向严谨的马律师终于忍不住,旋即从银行取出准备买房的一小部分钱——5万元人民币,在股票交易所新开了账户。马律师表示,每年收入不一定涨,但开支却一定在增加,所以现在很多像他这样收入比较好的年轻人也感觉到紧张,并迫切需要迅速致富,“周围的朋友以前几乎没有炒股的,现在见面就互相侃起股票来。”
中国人民健康保险公司浙江分公司个险销售部副总经理何建江对目前年轻人一窝蜂炒股的情况表示担忧:股市风险太大,赔钱的底线都没有;对于年轻人来说,具有风险前瞻意识会更有助于今后的平安生活。
杭州市灵栖心理咨询中心主任陆建华注意到,都市里那些不惜卖房、举债跟风炒股,上班没心思工作,只盯股市走势的年轻人已经患上了轻度的焦虑症。他说,有些年轻人明知股市有风险,却把自己看得比别人都高明,幻想即使是所有人都赔了,自己也不会有事。“这样的侥幸心理若不加干涉,将来会影响他们的心态。”
理财专家和心理专家们都建议,即使是投资,也应该考虑“分散风险”,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那些痴想从股市一夜暴富的人,最终反而最容易将所有鸡蛋打翻。
据新华社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