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葛军燕 本报记者 沈伟红
本报讯 记者昨天专访中国科学院院士、原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杨叔子,被他的“国学情结”所震撼。早在1998年,这位机械工程领域的领衔专家在招收博士生时,破天荒要求对方背诵《老子》;1999年开始,还要加背《论语》前6至7篇,否则就不能参加博士论文答辩;上世纪末,他倡导让“中华诗词”走进大学校园。
此番赶在阳春三月到杭州,杨叔子院士是为全国首届高职高专院校“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研讨会而来。这几年,他一直担任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最关注高校“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交融。而这个全国性会议,之所以选在杭州召开,主要是因为位于下沙的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将“文化素质教育”成功引入校园多年。
杨叔子说:“人文教育要作为课程进入高校,要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的的知识、思维、方法、原则与人文精神融合,这样才有可能在若干年后产生诺贝尔奖得主。”
当代大学生赋诗填词
昨天下午,杨叔子院士与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的师生们一起吟诗作赋,席间古韵悠长。
1998年,在杨叔子院士的积极倡导下,以弘扬传统文化为核心的人文素质教育新模式进入高校。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成立“兴华诗社”,发行社刊《兴华诗教》,至今学生发表的诗词作品有1500多首。
当代大学生赋诗填词,究竟利在哪里?杨叔子院子笑着驳道:问“利”只因太功利。“无论诗词、音乐、绘画,皆能活跃人的创新思维,其义显见。”
人文素质有学分有证书
目前,中国高校的科学教育正在提升,而人文素质教育的推行则正在摸索阶段。
记者在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了解到,该校通过素质学分和素质证书,来保证学生参与人文素质教育的质量。
学校搭建了文化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勤工助学等13个平台,让学生们自由选择合适的课程,获得相应的素质学分。该类学分为奖学金评定和优秀学生评选的必要标准之一,与选修学分在一定范围内实行互通,并且明确要求学生只有达到一定的素质学分才能被准予毕业。
据悉,国家教育部将着力在高职高专院校推行人文素质教育,就像杨叔子所说:“高职高专院校占据半壁江山,要培养出大写的‘职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