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D0001版:人文
3  4  
PDF 版
· 一百年前,杭州人也看“好男儿”
但,它是话剧
· 寻觅话剧的杭州印迹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4月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寻觅话剧的杭州印迹
  第一站:话剧源头李叔同

  地点:杭州高级中学

  杭州高级中学门前的草坪上,学校第一任校长经亨颐身边,“站”着两位名人,一是鲁迅,另一位就是李叔同。

  “你看那个大脑门,就是李先生。”话剧演员王小红指着李叔同的铜像,激动地叫起来。“不像,不像,不像,”王复民,这位导了大半辈子戏剧的老导演,如今已花白了头发,他一连说了三个不像,“眉眼间不是这样子的,李先生的眉毛很长。”

  

  第二站:湖滨公共体育馆

  地点:西湖一公园

  一公园畔,隽刻着“杭州西湖”红色大字的大石碑后那方绿草地,就是当年体育场的坐落地。当年,从上海来的“南国艺术团”就在这里演了整整5天的话剧。

  省戏剧社协会副主席吕建华还清楚地记着田汉带领南国艺术学院的师生踏上这片土地的日子——1928年4月12日。学生中有聂耳、陈白尘,二三十人从城站下车,举着印有‘南国’字样的三角旗,沿着湖滨一路走到这里。体育场里的演讲厅有200多个位置,场场爆满。散场时,观众嘴里还念着台词。

  望着湖面的涟漪,王复民又想起了一段趣闻,田汉的《湖上的悲剧》正是在这里创作的。“当时演员都住在岳庙西面的李公祠,没有电灯,女演员们晚上讲鬼故事,有个叫王素的最胆小,听着听着就尖叫起来。后来,田汉就写了这个关于女鬼的剧本,扮演女主角正是王素。”

  

  第三站:“五月花剧社”旧址

  地点:南山路沿湖滨绿杨新村

  “五月花剧社”是“南派话剧”的诞生地,在解放前,曾活跃着“五月花剧社”的踪迹。在这里,曾有一条弯弯的溪流经过,河边有许多融入中国因素石库门、小天井的西式老排屋,“南派话剧”的代表人物田汉、刘保罗、田洪等著名老艺术家就在这里创作、演出。

  1947年,“五月花剧社”由田汉以绿杨新村为中心,绕西湖排演了《忆江南》,“人山人海,把个西湖包得满当当的,很多老艺术家啊,洪升、田汉、杨汉生都到场了。”

  第四站:浙江话剧团诞生地

  地点:西湖孤山边的“青白山居”

  孤山脚下的省图书馆古籍部边上有一座古色古香的“青白山居”,杭州人习惯叫它“杨虎大楼”。新中国成立以后,这里成了浙江省话剧团的诞生地。

  老话剧艺术家沈祖安曾在这里工作了20来年。据他介绍,现在的“青山白居”主屋和60年前的变化并不是很大,杭州市政府的保护性修复措施,使得“青白山居”能够在60年后,依然保持着它原有的古色古香。

  走进主屋,眼前豁然开朗。沈祖安告诉记者,主屋的左边曾是话剧团的编导组,中间大厅用来排演话剧,大厅原来被墙隔成三个房间,现在墙被柱子取代了。主屋的二楼原来是给演员家属当住房用的。1956年,老舍的《希望长安》在这里排演,并在杭州大世界演出,“我们当时的《希望长安》,一点也不比前段时间葛优版的《希望长安》逊色,而且当时的观众,那个多啊。” 本报见习记者 徐洁 竺军伟

  实习生 王秀卿

  摄影 陶玉其 周广利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人文 D0001 寻觅话剧的杭州印迹 2007-4-5 48257178002CE173482572B3003EF5E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