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D0001版:人文
3  4  
PDF 版
· 今年我省部分重点文艺
精品项目
· 他码的字没他做的秀好!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7年4月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王朔新作杭州露面首日遇冷,先睹者建议:
大家捂紧钱包,

他码的字没他做的秀好!
  本报讯 经历了王朔一通狂轰滥炸之后,昨天一早,王朔的新书《我的千岁寒》的“倩影”出现在杭城的各大书店,但是众星捧月的情形并没有出现,其遭遇甚至有点寂寥。

  据了解,《我的千岁寒》真正上架的时间是前天下午,在杭州首先出现在枫林晚书店,其他书店都是前天晚上上架的。

  这其中颇令人不解的是,各大书店都透露,因为最近王朔是非不断,炒得火热,所以,打电话来询问《我的千岁寒》的读者甚多,有人还提前预订此书,但是新书上架之后,真正购买的人却很少。

  昨日上午,记者走访了几大书店,看到的情形都颇为类似,《我的千岁寒》虽然都被放在醒目的位置,但是乏人问津。在市新华书店庆春购书中心,由于并非双休日,人流量不大。记者逗留了近一个小时,竟然没有一位读者在叠成书塔的《我的千岁寒》之前逗留,更不用说翻阅了。

  在晓风书屋的新书预告上,王朔的《我的千岁寒》赫然列在第一位,巨大的图书广告也贴在玻璃门上。半个小时中,不断有读者进进出出,但是依然没有人的目光对《我的千岁寒》稍作停留。该店一位老读者走了进来,售书人员主动向他推荐:“王朔的新书,刚到的。”那位先生却答了一句:“他又没花头,叫叫的。”

  而在文二路博库书城,《我的千岁寒》刚被摆放在大厅的醒目位置。记者总算碰到了一位王朔的粉丝,她说正在找王朔《我的千岁寒》。这位从事财务工作的邱小姐读过王朔的很多小说,她觉得他的作品是那个时代的写照,能在自己身上找到相同的痕迹,所以想买来看看。

  相比其他书店王朔新书遭遇的冷清,枫林晚书店应该算是王朔小说卖得最好的一家。从店内的销售纪录看,从昨天下午上架至今,已经卖出了4本,还有一本已被预定。

  此次复出,王朔可谓动静不小,从开骂、电子书、365万稿酬出版新书、自我曝丑、骂错人到道歉,直到被怀疑疯了甚至患了艾滋病,一路走来,林林总总,他已经集中了所有劲爆的元素。

  昨天翻阅者说,这书玄乎。除了《宫中的日子》还延续了他一贯的幽默和深刻以外,关于佛经的那两篇北京式解读真的令人费解,不知所云。

  炒作时代,请你理性购书

  这是一个炒作时代,对于图书来说,尤甚。近年的图书炒作发端于余华的《兄弟》,以巨额稿酬和上下册分期出版,吊足人胃口。其后炒作之风愈演愈烈,易中天曾经以出版《品三国(上)》的稿酬超100万、首印55万册而震惊业内,现在看来也是小菜一碟。安妮宝贝出版13万字的《莲花》时,稿酬高达200万;而于丹更是后来居上,《于丹〈论语〉心得》首印60万已经是让人瞠目,但过不了三个月,《于丹〈庄子〉心得》稿酬就高达300万,首印超过了100万册。原以为这已是炒作的顶点,没想到王朔的《我的千岁寒》以365万元稿酬迅速刷新了纪录,并以高频率、层出不穷的事非大开炒作的渠道……

  某出版社的副社长告诉记者,不少以几百万预支、买断作家版权的做法,其实都是为了吸引眼球的“把戏”,而其中的“数字游戏”只有业内人士才知其中奥妙。有些作家真正拿到的版税大大少于面上的数字,或者就是在图书销售得差不多了,才实现了这样一个“结果”,而并非如出版社标榜的那样提前预付。

  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副秘书长黄国荣说,在这样一个图书炒作时代,图书的真正的品质与其知名度并不匹配,甚至与其销量也并不匹配。这就是说,并不是叫得越响、卖得越多的书就是好书。有关专家呼吁,读者请捂紧你的钱袋,理性消费。     本报实习生 王秀卿

  本报记者 陈 桔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人文 D0001 他码的字没他做的秀好! 2007-4-6 48257178002CE173482572B4003D1C9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