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与林国强院士的联系中,最让笔者感动的是这位院士诚恳地、反复要求媒体不要炒作,原因是想为他的学生留一条后路:“我可以不要名气,但他总要生活下去。”
这提醒世人,在学术腐败成为关注热点的同时,如何善待造假者的学术生命也成为一个社会性的话题。
在类似的学术腐败事件中,造假者几乎会成为过街老鼠,即使他们曾经也做出一些成绩,也难逃人人喊打的结局。虽然记者目前无法联系上程正,但可以相信,一个能考上中国科学院博士的学生,总有聪明过人之处。
2002年,北京大学曾经发生过类似事件,该校社会学系破格提拔的年轻教授、海归和博士生导师王铭铭因论文剽窃被撤消全部学术职务。
时隔五年,仍然在北京大学做教授的王铭铭在上周接受《中华读书报》记者的采访时表示,他正在与中央民族大学的老师们合作研究一个国家级的课题。
“当时每天同时有50多家媒体,包括各省的小报都说那件事,内容都一样的……”可他现在还是期望借助媒体表明他还是一个好蛋,没有都坏掉,“我们需要一种多元的状态,各种人只要为时代创造了东西,就应该对他的价值给予肯定,不是全面肯定,不是树英雄,而是要给他一定的生存空间。”
“现在这个时代已经很好了,以前一张白纸留下一个脚印,这个人就算完了,现在能提供空间,这就值得高兴啦,我还是蛮欣慰的。”王铭铭如是说,但对本报记者要他提出对程正事件的看法,他表示不愿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