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B0001版:天下
3  4  
PDF 版
· 遏制全球升温刻不容缓
· 近期主要反常气候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4月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联合国气候报告严厉提醒各国决策者
遏制全球升温刻不容缓
图文均据新华社
  北极冰川消融,非洲赤地千里,北美风暴肆虐,亚洲一片汪洋……

  这不是荒诞虚幻,也不是危言耸听。联合国气候专家6日警告说,如果再不立即行动遏制全球升温,人类宜居之地将急剧缩减。届时,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自然系统:已受影响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6日在布鲁塞尔结束为期5天的闭门会议。

  来自190个国家的约400名代表,将2500多名专家历时6年撰写的一份长达1572页的气候变化评估报告的第二部分提炼为21页“致决策者报告梗概”,敦促各国立即采取行动,遏制业已严重威胁人类生存环境的全球升温趋势。

  IPCC是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世界气象组织于1988年创建的。委员会今年2月在巴黎发表的气候变化评估报告第一部分梗概指出,最近100年来,地球的平均气温升高了0.7摄氏度。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与20世纪末相比还可能升高1.8至4摄氏度。

  美联社报道说,这份字斟句酌后获得一致通过的报告,是迄今为止针对全球升温后果的最明确、最全面科学阐述。

  梗概指出,全球气候已经发生变化。来自所有大洲和多数海洋的观察数据显示,许多自然系统已经受到地区气候变化影响,尤其是温度升高。证据包括冰川消融、冻土减少、鸟类迁徙提前、海水日趋酸化等。

  造成这种变化的罪魁祸首就是人类活动。梗概明确指出:“过去5年中,已有越来越多证据显示,许多自然和生物系统的变化与人为升温有关。”

  报告显示,科研人员作为气候变化诱因采集的2.9万组科学数据中,90%指向人类活动造成的全球升温。

  贫困地区:打击最重

  这份报告首次将气候变化的影响细分至各个地区,并预测将有数十亿人口受到影响,而当前最贫穷地区也将是遭受最沉重打击的地区。

  报告显示,至本世纪中期,高纬度和热带湿润地区的江河径流和可获得水源将增加10%至40%,而中纬度和热带干燥地区将减少10%至30%。非洲则首当其冲。到2020年,非洲预计将有2.5亿人口面临水源短缺,部分国家粮食产量可能减半。

  “世界贫困地区的最贫困人口,包括富裕地区的贫困人口,将受到最沉重打击,”IPCC主席拉金德拉·帕乔里说。“贫困人口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最低。”

  报告还指出,北美洲可能遭遇更多飓风、洪水、干旱、热浪和野火,亚洲可能因喜马拉雅山冰川消融而面临江河泛滥,欧洲阿尔卑斯山冰川将消融殆尽,大洋洲缤纷珊瑚也将不复存在。

  报告撰写者之一、美国科研人员斯蒂芬·施奈德说,如果任由气候变化,人类可居住的区域将急剧缩减。他说:“在炎热国家不要贫穷,不要生活在飓风途径之地,在北极或者海边可得小心,冰川融化的时候到高山上去当然也不是什么好主意。”

  立即行动:不容迟缓

  警报已经鸣响,行动不许迟疑。

  报告显示,如果温室气体排放得不到有效遏制,到2080年,全球平均气温将升高2到4摄氏度,届时可能将有11亿到32亿人口面临饮水困难,2亿到6亿人口面临饥饿威胁,每年2亿到7亿沿海居民遭受洪涝灾害,最多将有60%已知物种从地球上消失。

  “这份由世界一流科学家提交的报告的紧迫性,应当得到各国政府同样紧迫的回应,” 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气候变化项目主管汉斯·弗罗尔姆说,“无动于衷不是选择之一。”

  报告指出,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包括“应变”和“减排”。前者是指投资实施可以应对将来威胁的措施;后者是指降低造成全球升温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可使许多影响得以避免、降低或推后。二者应当齐头并进。

  报告发表后,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重申,她将在6月八国集团德国峰会上提出气候变化问题,敦促包括非《京都议定书》缔约国美国在内的所有国家担负起保护气候的责任。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也发表声明,敦促各国政府立即采取“充分、大规模应变措施”,应对气候变化给人类带来的挑战和威胁。他还呼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加紧制定新机制,用以取代即将于2012年到期的现行机制。

  联合国安理会拟于本月底召开会议,首次就全球升温给国际安全带来的隐患展开讨论。

  邓玉山 (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天下 B0001 遏制全球升温刻不容缓 图文均据新华社 2007-4-8 钱江晚报b00012007-04-0800017;钱江晚报b00012007-04-0800024;钱江晚报b00012007-04-0800027;48257178002CE173482572B60041D0D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