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004版:焦点人物
3  4  
PDF 版
· 伊朗“操盘手”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4月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英国水兵伊朗被扣事件人物志·伊朗篇
伊朗“操盘手”
》》》》》 本版撰稿:冯武勇(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伊朗扣押英国军队士兵事件以一种极富戏剧性的结局收尾。

  当世界舆论纷纷猜测,扣押事件或许成为美国和英国对伊朗动武的导火索时,伊朗总统马哈茂德·艾哈迈迪-内贾德4日晚突然高调宣布,无条件释放15名英军士兵,作为献给英国人的“复活节”礼物。

  在伊朗与英国这场持续13天的纷争中,武力恐吓没有发挥作用的余地,外交折冲重新焕发活力。英国《独立报》的记者甚至感慨,这是否意味着,今后处理伊朗核问题时,“古老”外交传统和现实主义思维也将重新掌握主导权。

  英军遭扣事件的博弈中,最终决定权显然握在身处幕后的伊朗最高领袖大阿亚图拉哈梅内伊手中,但处于前台的各色人物同样不容忽视:以女兵费伊·特尼为代表的英军士兵;最高领袖的政策代言人、伊朗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秘书阿里·拉里贾尼;英国首相托尼·布莱尔的首席外交事务顾问奈杰尔·谢恩沃德。

  当然,这一事件中,伊朗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先低调后高调的表现也耐人寻味。

  拉里贾尼:关键先生

  艾哈迈迪-内贾德宣布赦免和释放全部15名英军士兵后,英国媒体揣测,谁是促使士兵获释的关键人物。英国《独立报》记者安妮·彭基思和安德鲁·格赖斯率先披露,伊朗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秘书阿里·拉里贾尼可能就是那个打破僵局、与英方达成妥协的“关键先生”。

  

  微妙时机直接对话

  报道说,英军获释前夜,即3日晚,拉里贾尼打电话给英国首相布莱尔的首席外交顾问奈杰尔·谢恩沃德爵士。这是英军遭扣事件12天来英国官方首次与伊朗高级官员直接对话。这一对话的时机也十分微妙。前一天(2日),拉里贾尼出现在英国4台一档新闻节目中,与一名英国记者探讨扣押事件的解决前景。3日晚18时,英国外交部官员紧急约见伊朗驻英国大使拉苏尔·莫瓦迪·阿塔尔,质问对方,英方想与拉里贾尼接触,为什么拉里贾尼不找英国政府,却在英国4台出镜,侃侃而谈。伊朗大使随后答应设法安排拉里贾尼与谢恩沃德通话。

  拉里贾尼与谢恩沃德电话交谈将近一个小时。交谈具体内容当然只能等日后英国或伊朗解密外交档案才能获知,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拉里贾尼提醒对方,不妨关注伊朗总统预定第二天(4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而且最好能听到最后一句话。当时,英国首相府、外交部、国防部和情报部门都没有琢磨出这些话的含义。

  回过头看,拉里贾尼最迟3日晚就知道,伊朗最高当局已决定释放英国士兵。再回顾13天危机中拉里贾尼的言行,有理由判断,拉里贾尼至少促成了事件的结束。拉里贾尼在伊朗政府处理国家安全事务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决定了他有能力扮演关键角色。除了人所共知的伊朗核问题首席谈判代表以外,拉里贾尼更为重要的身份是伊朗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SNSC)秘书,也是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在SNSC的代表。除哈梅内伊以外,伊朗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现在由18人组成,包括伊朗总统、议会议长、最高法院院长、专家会议主席、伊朗军事领导人等几乎所有军政要人,是涉及伊朗国家安全的最高决策中心。作为秘书,拉里贾尼同时充任涉及国家安全事务的首席对外谈判代表。

  

  关键言论控制局势

  回顾英军遭扣事件进程,可以发现,拉里贾尼的一系列言论或使事态缓和,或使事态趋于紧张,最终促使局势峰回路转。

  3月23日,伊朗革命卫队海军在争议水域扣押15名英军士兵。此后,双方进入外交神经战。作为一种姿态,伊朗有意先释放在押的唯一一名女兵费伊·特尼。美联社28日援引伊朗政府外交部长马努切赫尔·穆塔基的话说,特尼将于28日或29日获释。但拉里贾尼29日首次发话说,因为英国政府的“错误姿态”,女兵不会立即获释。

  拉里贾尼所指的英方“错误姿态”,包括布莱尔作出强硬表态以及英国试图通过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声明、欧洲联盟成员国外交部长会议等方式向伊朗施压,并有意把危机“政治化”、“国际化”。此言一出,外长穆塔基也改变口风,称英国必须承认英军士兵侵入伊朗水域的事实,才有助于士兵获释。双方对峙进入剑拔弩张阶段。伊朗方面威胁审判英军士兵,伊朗激进青年组织4月1日“围攻”了英国驻德黑兰使馆。

  值得注意的是,据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4月1日援引伊朗军方人士提供的消息报道,伊朗革命卫队司令拉希姆·萨法维少将作为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的成员之一,3月30日向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通报说,局势已逐渐“失控”,希望委员会考虑立刻释放英军士兵,以缓和海湾地区的紧张局势。

  2日,拉里贾尼与英国电视记者对谈中再次放风,透出缓和信息。他说,伊朗希望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危机,认为没有必要审判被扣英军士兵。由此,他为以后的直接高层对话以及英军获释埋下了伏笔。

  伊朗和英国最终还是选择以“政治方式”结束了军人遭扣事件,避免了一场危机,双方外交部门更多地在做技术性工作。一些迹象可以侧面证实这一判断,拉里贾尼与谢恩沃德通话实际上把英国外交大臣玛格丽特·贝克特晾在了一边;同样,据《独立报》报道,伊朗总统宣布释放英军士兵时,伊朗外交部大吃一惊。

  

  哈梅内伊“代言人”

  从拉里贾尼的介入之深可以看出,在伊朗最高当局看来,与2004年那起类似的扣押英军士兵事件相比,最近这次事件更具现实复杂性和潜在危险性。身为伊朗首席核谈判代表,拉里贾尼恐怕比其他任何伊朗官员都更清楚,事态一旦失去控制,扣押军人事件可能会成为一场战争的导火索;而处理得当,则能为打破核问题僵局赢得新的外交空间。

  这次事件中,拉里贾尼或许扮演了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的代言人角色,他本人的影响力也发挥得淋漓尽致。事实上,2005年总统选举中,拉里贾尼时年47岁,原本被视为保守派阵营的最重要总统候选人,但最终败在当时民意支持率更多的德黑兰市长艾哈迈迪-内贾德手下。自2005年8月14日出任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秘书以来,拉里贾尼被视为哈梅内伊的得力助手。

  与出身平民的艾哈迈迪-内贾德不同,拉里贾尼拥有显赫的身世和丰富的政治资源。他的父亲和岳父均为阿亚图拉,即仅次于大阿亚图拉的最高级神学人士,兄弟萨迪克是宪法监督委员会成员。二十世纪80年代,拉里贾尼担任革命卫队领导人,后来在拉夫桑贾尼总统执政期间出任文化部长;1994年至2004年,拉里贾尼掌管最高领袖亲手创立的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广播局(IRIB)。

  正如《独立报》所言,包括联合国、欧盟、叙利亚和伊拉克在内,各种合力促使英军遭扣事件最终得以有惊无险,但作为伊朗方面的实际“操盘手”,拥有德黑兰大学西方哲学博士学位、对康德纯粹理性哲学颇有研究的拉里贾尼功不可没。

  内贾德:出奇制胜

  英国《每日电讯报》记者戴维·布莱尔回顾伊朗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的从政历程时妄言:他对外面的世界孤陋寡闻,对外交规则、欧洲历史、甚至阿拉伯世界都一窍不通。

  但每次,艾哈迈迪-内贾德都以非常规的出牌方式,把欧洲人习惯的外交模式打得七零八落,在欧洲国家外交官的瞠目结舌中,为外交赢得腾挪空间。在伊朗核问题上如此,在伊拉克问题上如此,在这次英军遭扣事件中也如此。

  

  宣布惊人决定

  按照英国《独立报》驻德黑兰记者安格斯·麦克道尔的说法,只能用“踌躇满志”一词形容伊朗总统4日晚在新闻发布会上的姿态。发布会持续1个多小时,最后才宣布释放英军士兵。艾哈迈迪-内贾德显然有足够信心认为,全世界都在等待他的终极答案。

  这一戏剧性效果达到了。就像当时身处现场的麦克道尔所言,记者们预料到伊朗总统会提及遭扣英军士兵,也准备了相关提问,但没有料到艾哈迈迪-内贾德会当场宣布释放那些士兵。“会场沉寂了。记者一时都不知道问什么好,”麦克道尔写道,“甚至天气都站在伊朗总统一边,当他演出最后一幕,去总统府接见15名被俘者时,天空开始电闪雷鸣。在过去13天,他似乎没干什么,但却以一种近乎完美的方式重返国际舞台。”

  不过,就艾哈迈迪-内贾德在扣押英军事件中所起的作用,一些英国媒体有不同看法。路透社援引英国德拉姆大学伊朗问题研究中心主任茨魏里的推断报道说,伊朗外交部和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严肃地希望妥善解决问题……他们对总统和革命卫队施加了足够压力,最终导致释放”。

  英国《卫报》驻德黑兰记者罗伯特·泰特认为,释放英军士兵应该是“集体决定”,最终经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同意,具体谈判则由拉里贾尼定调。

  

  低调到高调

  3月23日英军遭扣以后一段时间内,伊朗总统在新闻报道中确实露面不多。相关报道直到3月31日才首次出现,艾哈迈迪-内贾德当天在胡齐斯坦省一次群众集会上再次要求英国道歉。他在讲话中还指责英国在这一事件中的姿态“傲慢而自私”。

  泰特写道,在宣布释放英军的新闻发布会上,艾哈迈迪-内贾德大张旗鼓,以一种近乎“抢夺胜利果实”的高调方式重新出现在聚光灯下,足见他对于最大化政治机会有着独到的嗅觉。报道说,最近几个月,伊朗在核问题上的回旋余地越发局促,再加国内经济发展迟滞,艾哈迈迪-内贾德在国内感受的压力日增,影响力也被认为在逐渐衰退。但通过这么一种方式,他表现出的胜利者姿态对国内支持者无疑是一剂定心丸。

  一些西方观察人士认为,英军遭扣事件得以和平解决,给更复杂的伊朗核问题提供了一条思路。在核问题上一贯持强硬路线的艾哈迈迪-内贾德可能已受到国内其他政治势力的压制。但是,一些观察人士认为,伊朗核问题仍存在太多变数。尤其是,谁也不知道艾哈迈迪-内贾德下一次会使出什么“怪招”。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焦点人物 C0004 伊朗“操盘手” 》》》》》 本版撰稿:冯武勇(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2007-4-9 钱江晚报c00042007-04-0900007;钱江晚报c00042007-04-0900013;钱江晚报c00042007-04-090001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