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钟慧丽
4月7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来到杭州,给浙江大学经济学院MBA高级研修班学员授课。作为国内著名金融学家,夏斌除了分析国内金融形势现状并提出创新意见外,对美国财长保尔森访华、中央成立外汇投资公司等近期热点提了自己的看法。
小企业缺钱,不是总量不够
夏斌说,中国当前的金融改革面临的环境,已完全不同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由于美国从2001年开始执行长期的低利率政策,加上日本的零利率政策,引起全世界货币供应过多,全球储备货币增长过快。世界上货币流动偏多,是当今中国金融改革面临的世界环境特点。
第二,尽管中国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也曾发生过高通货膨胀,但那时的担心主要是国内因素。而当今中国警惕通货膨胀和资产价格上升过快,是由于长期的双顺差、外汇储备过多,是国内因素和国际因素交织而成的。
第三,在实体经济方面,当今中国和过去完全不一样。眼下中国经济每年均保持约10%的增长速度,人民币汇率正处于升值的预期通道。因此,“看好中国、投资中国、购买中国”成为当前国际游资的主要投资策略,这意味着大量海外资金涌入中国。
所以,夏斌认为,当前中国金融改革,重要的不是货币供应的总量问题,而是传导机制问题,是结构问题。另外,从一些企业资金短缺的角度看金融改革,同样不是总量问题,而是金融体系和金融制度尚存在严重不足,不能把高储蓄转向企业的有效投资和消费需求中。“中国金融市场改革,不可能靠照搬国外市场经济理论来改,因为大环境、国情都不一样。”夏斌说。
鼓励“藏汇于民”
对解决外汇储备过高问题,夏斌这样建议:可以到境外买黄金、石油等储备起来;可以控股或参与持股生产石油等资源的公司;可以购买国外核心或次核心技术;“购买”国外高层次人才;购买先进医疗设备用于公共服务等。
“此外,鼓励企业走出去投资,鼓励‘藏汇于民’,也是缓解外汇储备过高的方法。”
夏斌表示:金融安全事关重大,我们应该在金融大门彻底开放之前,努力建构一个健康、有弹性、多层次的市场,决不能把金融市场改革寄希望于“与外资共舞”之后的“闯关式”成长。
鼓励浙江成立创投公司
在夏斌授课间歇,记者跟他讨论了一些浙江经济问题。浙江民资实力雄厚,许多民间投资人已经成立创投公司,尝试投资一些中小型企业。
夏斌对此非常看好,“鼓励民间资金转化为公司股权,既能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又能缓解货币流通过剩,这是非常有益的投资渠道。”
他表示,投资中小企业、证券及其衍生产品、产业的私募基金,是国家非常关注的,也引起了经济学界和立法界的讨论热潮。
对于中小企业存在融资难问题,他呼吁银行应该调整贷款限制,拿出更灵活、务实的态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