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份,沪深股市迎来限售流通股解禁的高潮。据《中国证券报》统计,本月将有111家公司涉及受限股解禁,股份总数达87.89亿股,创下单月解禁股份数量的新高。与此同时,“大小非”减持的频率也在加快,仅3月“大小非”就减持股份4.14亿股,接近2006年全年的减持股份总数。业内专家认为,“大小非”解禁和减持,肯定对市场估值形成压力,但相对于目前市场的规模和消化能力,其影响有限。
中信证券策略分析师程伟庆指出,4月份解禁的限售流通股市值,尚不足沪深两市半天的成交量。按照4月6日股价估算,解禁市值约830.91亿元,而近期,沪深股市每天的成交金额在1700亿元左右。在目前的市场规模和预期下,解禁压力很快就能消化。
“市场好的时候,大小非解禁并不是个大事。”程伟庆坦言,现在上市公司年报披露过半,业绩增长态势已成定局,而从一季度的各项经济指标看,预计一季报也不错,因此,目前的估值与基本面是一致的,并且有良好预期的支撑。
渤海投资秦洪认为,解禁并不一定会减持,小非在一定价位上,考虑到收益率后,可能会抛售部分股份,但作为产业资本的大非,解禁后大规模减持的可能性不大。
市场对“大小非”解禁后减持心存恐惧,主要是因为,这将直接增加股票供给从而造成股票下跌。海通证券的汪盛认为,“大非”减持数量大幅增加无疑向市场发出了一个明确的信号,那就是市场整体估值水平已经偏高。上海证券的郭燕玲认为,分析“大非”减持的影响首先要弄清楚大股东为什么减持,大股东是最熟悉上市公司的一方,其判断股价表现主要是基于公司的内在价值,那么其选择现在进行减持无疑说明目前二级市场的股价比他们认为的合理价格要高。
郭燕玲还指出,大股东的行为还会对二级市场投资者尤其是机构投资者产生影响,在前期获利已经比较丰厚的情况下,大股东又通过减持向市场发出了明显不利的信号,在这种情况下,机构投资者就可能选择尽快抛出相关个股。因此,券商研究员认为,“大小非”解禁和减持的影响,更多是表现在个股方面。
“有人漏夜赶科场,有人辞官归故里。”招商证券赵建兴指出,每次“大小非”减持前,股价都会有一定的压制,但“大小非”减持之后,反而股价上升得更快。
市场发现,“大小非”减持对公司价值的影响不大。股价可能会由于短期供给量的变化进行一些调整,但长期并不改变根本的趋势。这跟上市公司整体盈利能力提升有关。 林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