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方政
车市销量第一的荣誉,从上世纪80年代起,从中国第一家汽车合资企业上海大众1985年成立以来,就只属于过大众和通用品牌。二十多年后的今天,销量第一的这个荣誉属于中国奇瑞了!全国乘用车联席会发布的数据显示,3月份奇瑞汽车以44568辆获得销量第一名。这是中国汽车工业历程中本土汽车品牌取得的第一个月度销售冠军。这一天,距奇瑞第一辆车下线的1999年12月18日还不到8年时间。
奇瑞、华晨、吉利等数家本土造车企业,在经过数年沉淀后,包括发动机、变速箱在内的一些核心技术获得突破,品牌也已经获得消费者的认可。2007年1月,自主品牌占轿车销售总量的30.57%,远远超过第二位的日系轿车(1月销售10.74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25.90%)。
自主品牌的力量从来没有这么强大,自主的盛宴也从来没有如此备受瞩目过,但是,我们在为这一时刻喝彩的同时,更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客观地说,单以销量来衡量一个产品是不全面的,和任何行业一样,汽车企业的最终追求也是利润。令人遗憾的是,除了少数几家自主品牌勉强利润过亿之外,绝大多数的自主品牌目前仍然在盈亏的边缘挣扎。
有数据显示,2005年奇瑞汽车每辆车的盈利空间只有500元,2006年单车盈利仍然只有3000元上下。同样地,利润上的惨淡也使得华晨汽车看似辉煌的2006年大打折扣——销售收入超过200亿元,利润却只有1亿元多。
一组可以对比的数据是,虽然销售排名由2005年的第4名降至第6名,但是广州本田去年的利润总额达51.59亿元,在全行业单车利润下调的情况下,广州本田去年的平均单车利润仍然高达近2万元;位居2006年销量第一的上海通用,去年的利润为49.1亿元,单车利润约1.2万元。
显然,目前自主品牌“市场份额优先”的发展战略是以牺牲产品的盈利能力为代价的,而在15万元以上的中高级轿车市场,却长期处在边缘化的境地。低价位带来的薄利润,给自主品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隐患。盈利能力弱,对于一个高速成长的企业,最终将成为发展的瓶颈。
因此,提升自主品牌含金量已是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