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D0001版:人文
3  4  
PDF 版
· 当年我亲手把它赠给了北京白云观
· 陈逸飞的一张遗稿,
掀起湖畔艺术革命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4月1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当年我亲手把它赠给了北京白云观
捐琴人回忆当年情景,本报记者将赴京寻访
  本报讯 杭州市民蒋逸人牵挂的刘伯温古琴,引起了无数读者的兴趣。昨天上午,记者接到了许多热心读者的电话。一位在路桥文广新局办公室工作的退休老人来电,驱散了笼罩在这把古琴上面的层层迷雾。

  “我可以证明,古琴尚在人间,且保存完好。”这位名叫吴启泉的老人为记者提供了两条线索:一是古琴可能在北京白云观;二是去年,他在一个培训班的资料片上看到了这把古琴。

  老人的话,为本报的《寻琴记》提供了极有价值的线索。

  

  根据郑崇升和吴启泉两位老人提供的线索,昨天下午,记者找到了路桥路北街道士岙村。今年81岁的丘方圆(号诚斌)老人步履稳健,精神矍铄。他就是当年买下这把古琴的章福庆的丈夫。

  “记不清是1980年还是1981年了,那年,我把古琴从路桥士岙村的道观里取出来,坐了三天两夜的火车,把古琴送到了北京白云观,亲手交给了观里的道长……”丘方圆老人当年已60多岁了,妻子已去世,而古琴在他们手上已保存了24年之久。

  “我们虽然当时不知道这把古琴是国宝,但却知道这一定是一件异常珍贵的古董。自从妻子借钱买下来后,我们就把古琴藏在道观里,日夜不离。但我们又很担心:一旦遭盗或失火,宝贝就有可能毁于一旦。”章福庆在世时,就和丘商量,要妥善保管古琴。因此,在妻子去世后,丘方圆作出了一个决定:把古琴送到当时中国最大的道观北京白云观去,他相信白云观能妥善地保管这把古琴。

  1983年,丘方圆重上北京白云观。在那里,他亲眼见到了古琴安静地躺在白云观的陈列室里,至此,他放心了。从此,他再也没去过北京。

  丘方圆老人也证实了郑崇升老人的话:当年那位道长名字叫伍丘渊,他的学问才识远近闻名。1966年他去世后,古琴被他的堂兄弟放在黄岩一寄售商店里寄卖,1967年,章福庆认出是师父伍丘渊的琴后,借钱买下了古琴。

  

  2004年,在路桥文化部门工作的吴启泉调查整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道士调的过程中,得知了此事。古琴的曲折经历,和黄岩、路桥两地的渊源——这些都使他难以忘怀。

  2006年下半年,吴启泉到宁波参加由浙江省文化厅举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培训班。宁波之行,使他有幸一睹古琴风采。

  “当时讲课的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乌丙安,他在讲课时,不仅提到了保存在北京白云观的刘伯温古琴,还出示了当时在白云观里拍摄的资料片,我清清楚楚地看到了道长们在研究这把古琴的画面。”    

  这把古琴现在还在北京白云观吗?本报记者近日将赴京寻访。

  本报通讯员 王晏 许峰

  本报记者 金毅    摄影 李昌正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人文 D0001 当年我亲手把它赠给了北京白云观 2007-4-12 48257178002CE173482572BA0042455E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