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伴随着于丹的大红大紫,质疑、争议和口诛笔伐也一直如影随行。近日,这场对于丹的质疑再次升级,科技文献出版社将在本月下旬推出两本批判于丹解读经典的书,书名为《孔子很着急》、《庄子很“生气”》,消息一经披露,也同样引发了借于丹名气炒作和跟风的质疑。昨日,于丹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从容表示:“这两本书出版不会给我带来压力,大家都有话语权,让他们出书吧。”
昨日,科技文献出版社的李洁小姐透露,《孔子很着急》、《庄子很“生气”》这两本书的作者包括率先在网上为于丹纠错的“塞外李悦”、黎鸣等人,到于丹签售现场抗议的汤军,还有数位国学者,甚至包括于丹的学生。据悉,打头文章都是汤军写的,《孔子很着急》书中他写的首篇题目为《孔子着急的三个理由》。汤军即为于丹在北京图书大厦签售《于丹〈庄子〉心得》时,身穿写着“孔子很着急,庄子很生气”字样文化衫表示抗议的人,这两本书的书名就出于此。
科技文献出版社所在的万博科传媒集团副总阎新华在接受采访时说,于丹讲解背离、歪曲了经典,总之“不专业”。他说,现在不少人从学术角度对于丹解说进行辩论和争鸣,也出现了各种混乱的说法,因此,出版这两本书是为了正本清源,还经典以本来面目。
究竟质疑者认为于丹解说存在怎样的硬伤呢?出版方和有关作者没有给出明确的说法。这两本书的作者之一、北京师范大学比较教育博士李剑举例说,于丹将“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中的快乐解释为平常的快乐,而不是追求理想的快乐,漏掉了“理想”。他说,他毕业于于丹任教的大学,他批判于丹的学说,主要担心其对孩子们形成误导。
但是,这批评于丹的图书风声一透,就遭遇了炒作和跟风的质疑。某出版社原本打算出版一本国学爱好者马千里写的《当〈论语〉遭遇于丹》,但昨日该出版社又紧急叫停了这本书。该出版社认为,作者级别太低,并且有借于丹炒作嫌疑。
在学术专家眼中,于丹的解说究竟水平如何?昨日,浙江省社会科学研究院哲学所研究员吴光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现在学术界“圈里人”聚在一起,于丹现象已经成为学者们热议的话题。他说,学者们认为于丹在普及经典文化方面起了积极意义,但也认为于丹的解说存在一些硬伤和曲解,比如“民无信不立”中的“信”,不应解释成“信仰”,而应是“信用、诚信”。吴光认为,虽然于丹的解读存在一定意义上的误导,也不能全盘否定,甚至不能基本否定。 本报记者 陈 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