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D0014版:科教·大讲堂
3  4  
PDF 版
· 成中英:
中国人的文明精神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7年4月1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成中英:
中国人的文明精神

■本报记者 陈骥 整理 周广利 钱永安 摄影
  当今世界的趋同与趋异

  面对这个世界,我注意到有两个趋势。

  一个趋势是趋同性,就是说这个世界越来越走向一个相同的方向。每个城市都有汽车、加油站,每个地区都有电视、电脑……在美洲,在欧洲,在中国,在物质文明上大家越来越接近。

  另外一个趋势,我们可以叫做趋异性。不同的文化传统,每一个地区的文化都要更好地表达自己的特色,一种独立的人格,或者独立的文化特色,让他人能够欣赏。

  我觉得趋异性是代表精神文明的发展,而趋同性则是代表物质文明的发展;物质文明是越来越相同,而精神文明是越来越要求自我的表达。这非常人性,也是文化发展的必然途径。

  趋同性的科技会不会消灭,或者是改变人追求自我的表达那种精神感情的需要呢?或者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就无法掌握它的精神面貌,实现精神的人格?    

  相反,假如我们能够利用精神文明来改善科技和经济,使它能够变得更友善,更有丰富生活的美好能力,那么精神文明是不是更需要加强?

  这是一个大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中国精神文明的内涵:五个“合一”

  今天我们要进行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以此来推动世界人类的进步,就必须先要掌握自己的文明精神,要掌握自己的精神文化,以文化的实践来示范。

  我们可以用五个“合一”加上五个“分明”,来说明中国人的文明精神在什么地方。

  这五个合一,第一是天人合一,第二个是知行合一,第三个是性情合一,第四个是理气合一,第五个是道德合一。

  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的意思是人和自然,人和他生命中原始的起点,有一个发生的关系,有一个生生不息的连续性。在这一点上说,人是自然的创造性的表达,基于这样的一种表达,人也具有创造性。因此,人可以继承这种天地之善,可以逐渐地完善自我,来创造一种宇宙更高的价值。人在这种进展当中,也是具有一种内在的生命,内在的活力,它可以因此通天通地,观天察地,对周遭的人和自己建立一个深刻的了解。

  我觉得我们不但要善生善死,还要珍视自己的本根,这是对一种文化的源头、生命的源头的探求,这是一种天人合一的意识,是让人们掌握它的本原,以把握人的发展的过程。

  知行合一 看一个人要听其言观其行,一个人言行一致是十分重要的,这也是一种和谐。言和行的一致是预知和执行、实践中的一致。从这方面来看,知行一致,是人发现自己的管道,也是人建立相互关系和相互信念的管道,否则一个社群或族群是难以建立共同价值观的。一个社群或族群的发展,其主要任务就是如何建立人与人相互信任的关系,如何在这个过程当中,发挥自己能力,促进个人与族群的自我实现。

  性情合一 性和情是不应该分开的。性是天地给我的能力,可以是多元的。在不同处境中,你会有不同感受,这种感受发自于七情六欲,在不同地方,不同时间,有不同表达,使人达到内心的完整。情是一种推己及人的直接感受,有这些直接感受,才能有对人性的认识,特别是人群间情、心的互动,以我对世界的感受,来了解我是怎样的自己,我怎么去了解别人,通过对自己的信任,也可以给他人以信任。所以性情合一也是一种和谐。

  理气合一 这个理就是事情之所以然,气就是事情之自然,自然是很重要的,任何事情都不能勉强,这是一种自然的趋势。这种自然的表达能力,表达方式,我们叫做气。气是中国很古老的概念,可以追溯到中国人对天地、万物的一种感受和认识,是在人与自然的交流中体验到的自然的本质状态。有两种气很重要,一是生气,气是生出来的,是万物的基础;二是和气,气和了就会产生更深的更多的气,就是生生不已之气,生生不已之道,是气实现生生的一种过程。

  中国人非常重视形式与内涵上的统一,方法与真理的统一,功夫与本体的统一,这里所表现的是人类的思维上的内在和谐,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也是人与环境的沟通。

  道德合一 在整个人的发展当中,可以看到宇宙的发展。这种发展有一定的轨道,这种规律的轨道是涵盖人群、社会、宇宙的,涵盖生命整体性和所表达出来的万物化生的过程,我们叫做道。所以道是宇宙变化的过程,这个变化的过程,是一个创造的过程,是一个进化的过程,但也可能成为一个循环的过程。道是自然的力量,也可以是人对自然力量的掌握,所以要“知道”,如果你不知道,就无法发挥自己,无法实现人发展的动力。

  怎样认识道呢?这就要掌握自己,要掌握自己具有认识道的那种能力。用现代科学来讲,就是要有一种学习的能力,一种自我超越的能力。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作一个有能力发展的人,因为有能力发展,能顾全自然的环境,顾全大众的目的,共同的意志,进行共同的事业。这是需要重新认识的道德内在的合一性。这是一种和谐。

  我所讲的五个合一,是中国精神文明的重要内涵,中国和谐哲学的重要内涵,也说明了中国文明精神的特点在什么地方。

  和谐建立在五个分明的基础上

  中国人的精神文明在过去长远的历史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不仅有“合一”的精神,也有“分明”的精神。“分”是分辨差别的事物,“明”是把事情搞清楚,因为和谐不是静止的状态,而是人对事物差异认识后进行的一种融合,一种包含,一种整体化。

  从这个意义上讲,和谐的精神是建立在一个分明的精神上面。现在我讲的是五个分明,即公私分明,义利分明,人我分明,是非分明,责权分明。

  公私分明 公私分明很是重要。公与私是个体与群体的差异,群体与个体的利益可以是相同也可以是相反的,只有对私利与私欲进行约束,才能出现一种大公无私的、人人互惠的和谐社会。孔子说过一句话,“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克己之后才能实现一个文明的事业。礼是文明地维护公众世界的方式,在这个世界中,个人通过实现自己的能力,来实现一种共同的安稳的生活世界。和谐是生命发展的基本条件,个人的发展需要群体、需要宇宙,需要社会。

  是非分明 什么是是,什么是非,什么是大是大非?什么涉及到国家利益、大众利益,是我们做人必须严肃对待的问题。我们这么说,并不是要放弃小我或小众利益,而是强调尊重、保护大我及公众的利益,以大我及大家的利益作为小我及小家利益的基础。你要出入顺畅,生活在美好的环境中,你就要尊重公众的环境卫生,爱护公众的花草,你要获得他人的关心,你就要对他人很关心,在你关心别人的同时,别人也会关心你。这是一种利己及人、推己及人的需要。“是”属于普遍的价值和普遍的利益。“非”则违反普遍的价值和普遍的利益。

  责权分明 责任与权利要分开。责任是一种公的利益,权利是私人的利益,基本的私人的利益当然也是受法律保护的,但是要分开,不要把对人的责任也看成是自己的一种权利来运用。一个人有了地位,要当其位,是为了要尽这个责任,而“位”并不是个人用来达到自己的权和利的。其实,每个权利都有它的责任作为它的基础。我们在掌握这个相应的权利时,我们的责任就在提高个人的修养,进行自我的反思,不断地精进、学习。

  五个分明,是五个合一的基础,有了五个分明的基础,五个合一才形成真实的和谐。和谐也是一种理想,是人类创造精神文明过程中追求的最高境界。在这一个追求的过程中,人们需要的是自我的认知,是认识他人,是实践道德,是掌握各种机制来分别体现分别的价值,最终来实现整体的价值。

  推荐有关和谐哲学的几本书

  我这里提到几本书名,可以给大家阅读及思考的参考。

  中国和谐哲学的发展,把和谐看成宇宙的精神和生命的精神,最早表现在《周易》上面。《周易》表现的是宇宙创造生命的生生不息的创新精神,不断地突破现状,改造世界,是推物及人,也是推人及物,显示了人有提高生命的品质和德行的能力。

  周易之后,《周礼》的发展体现了对社会制度的重要性的认识。礼实际上就是一种社会制度,是维护人的关系的整体性、互动性、和睦性所需要的社会建设,包含了道德生活的建设和生活规则的建设。放在今天来说,礼的重要性还是需要重新肯定的!肯定礼的重要性也就是肯定作为礼的根源的仁的重要性。

  中国和谐哲学还有一本书叫《尚书》,强调“以民为本”,以爱民为政治之本,在一个民族进化的过程当中,政治的目的在实现人的社会组织,使这个组织能够发挥群策群力的作用,凝聚成为一个国家的共同意志,为的是保护人民精神文明发展的持续的能力。

  在个人的修养方面,尤其在人的精神修养方面,我举出《论语》一书作为和谐哲学的代表。目前大家对此书表现了极大的兴趣与关心。

  综上所述,中国人的和谐哲学表现为:《周易》的宇宙精神,《周礼》的人文精神,《尚书》的政治精神,《论语》的道德精神。我们可以再加上荀子的学习精神,中国人的和谐哲学的内涵也就更丰富了。

  西方文明的不同之处

  西方文明非常强调分明原理,而不那么强调合一原理,它强调在分明,甚至分离的基础之上来实现个人的价值,并创建一个个人化的社会。西方文化重视理性主义,从古希腊开始就主张公的世界与私的世界,公权与私权的重大差异。

  在近代西方经济发展中,西方人理解到私利在一定规则之下也可以成为公利的来源。市场经济的建立,大家公平竞争,得到的利益才是一种公平的利益。合理的分配规则之下,一个公平的世界也是可以建立起来的,私人可以尽量地按照规则来办事。个人的自由通过规则(包括契约、法律,包括各种制度),也可以得到保障。这点也有力地说明法制和法治的重要性,也说明国家治理中法律规则的目的性和策略性。

  近现代的西方文化更强调科技的发明、科学的认知,客观的事物由科学的探讨来掌握它的客观性,什么是“是”,什么是“非”,是与非都建立在真与假的基础上。

  可以说西方在政治实践中尤其重视有关责任与权力的区分,规定了你有多少权力就有多少利益,你有多少责任就要尽自己的责任按照规则来完成你的责任。

  西方的经济发展、西方的科技发展,西方的民主制度的发展,都可以看做来自于那种理性分明的价值观。

  但是,他们“分明”了之后,由于分得太开,分得太多,就不重视“合一”的价值观,往往丧失了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的和睦精神,强调了文明的冲突和文化价值的矛盾,就逐渐地成为科技、经济的附属品和依托品。

  中国对世界的责任

  传统的中国人很具有“和”的精神,老一辈人讲诚信,懂礼貌,这样的精神在现代社会不少人中已经丧失。过去中国人重视道德,现代不少人讲究功利,为了“利”可以不礼不仁,重利而轻德。所以我们要大力发展、精心呵护当前的各种文明,来重新挖掘传统中国人的文明,以和谐的精神来掌握精神文明的创新力量,来推动人类文明的和谐交往和相互充实。

  传统的西方人,信仰上帝,是上帝推动了改革,包括宗教改革,也推动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现代的西方人,却丧失了人文的基调,走向了科学化的法治,走向了系统化的社会。这个法治有可能因为科学的发展走向机械,走向完全的自动化的机制,走向一种人类生命的科技化,人或许会变成科技的产品,变成科技控制的对象。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如何恢复人类的精神文明就显得非常重要。这样的人文精神在中国的古代文化中是非常丰富的。我认为在这一点上西方人要向中国的传统文化学习,而我们中国人也要加紧对自己文明传统的认识,对自己的精神文明、精神文化更加认真地学习、体会。这样的体会同时会帮助中国人与西方人精神文明的发展和物质文明的发展。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科教·大讲堂 D0014 成中英:
中国人的文明精神
■本报记者 陈骥 整理 周广利 钱永安 摄影 2007-4-18 48257178002CE173482572C0001C6C6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