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昨天钱报“人文版”上的一则报道,很多家长肯定会很受打击。
报道说,百老汇音乐剧《安娜与国王》来杭选拔小演员。在1000多名应试孩子中,好不容易选出14名,还说不如深圳的孩子,连达到半专业水准的孩子都不多。
这个叫闻芹芹的考官估计是个华人,对国内的事情弄得蛮灵清的。她说,“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不是训练不够,很可能是培训过头。”“我知道,很多杭州的家长为了培养孩子的全面能力花费了很大的金钱和精力。但是,家长让孩子学得太多太杂,同时去学奥数、美语、钢琴、合唱、作文……哪个都不愿意放弃,却没想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而且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越是平均用力,越会导致每一项都学不精、学不专,还牺牲了孩子童年的大量时间。”
本来,选不上倒也罢了,总有人选不上的。可是考官这一番话,把众多家长的一番心血都否定了;家长和孩子都付出了代价,却落了一身的不是!
其实,关于课外培训,关于减轻孩子的负担,以及“把童年还给孩子”之类的话,教育专家、媒体已经说得够多了。但是,好像没什么用。也许教育专家和媒体在家长看来都是局外人,“站着说话不腰疼”,现在,考官也这样说了,应该听进去一点了吧?
说到这里,想起在央视“新闻会客厅”里见过的那个跑马拉松的8岁女孩。他父亲要她凌晨一两点钟起床,跑4个多小时再上学去。现场的专家嘉宾说凌晨一两点钟是儿童生长激素分泌最旺盛的时候,长期这样跑步会影响孩子的发育。这个父亲说专家的话“不能全信,也不能不信”。不“全信”的结果是:他要让孩子继续这样跑下去,争取参加2016年的奥运会。他说“既然已经做了,就要做好、做强。”要孩子“什么都学”,不也是一种“做好做强”吗?
“新闻会客厅”主持人李小萌肯定很心疼这个小女孩。“会客”结束时,她委婉而明确地对这个父亲说:“一定要区分开什么是孩子的需求,什么是家长的需求,真正为孩子着想,好吗?”不知他听明白了没有。
饶了孩子吧,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