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03版:喜迎省党代会特别报道(3)·梦圆时分
3  4  
PDF 版
· 四代司机见证“高铁”
· 乘着“高铁”的东风
· 铁路建设
一路提速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4月1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四代司机见证“高铁”
■本报通讯员 傅锋雷/本报记者 逯海涛 ■本版摄影 汪永春 李震宇 林云龙
  昨天清晨5时38分,当中国首趟营运动车组列车——从上海开往苏州的D460次列车以离弦之势飞驰在沪宁线上时,可以说中国人圆了一个“高铁”梦,浙江进入了“高铁”时代。而对杭州的一户特殊的家庭来说,这一时刻也圆了他们跨越60多年,一家四代人的“铁路梦”,这正是浙江五年来铁路建设的一个生动缩影。

  祖辈心愿

  造世界上最先进的火车

  “我爷爷的弟弟、我父亲还有我都做过火车司机,我儿子现在是杭州机务段的司机,我们家和火车是分不开了!”曾经开过20多年火车的归建国对记者说。现在他是杭州铁路汽车修理厂的厂长,一提起火车,他仿佛有讲不完的故事。

  “我们家第一代火车司机就是我爷爷的小弟,他的名字叫归四福。”说起自己的这位爷爷,归建国印象最深的就是他经常讲一些当时火车上的事情:有一次有一辆车的锅炉出了点问题,当时那列车上的中国司机搞了半天也没修好,最后一名日本技术员看过以后没几下就弄好了,当时他就傲慢地说:“中国人,真没用。”从此以后,这句话仿佛一块烙在归四福心中的伤疤,他经常跟别人念叨:“什么时候咱们中国人也能造出世界上最先进的火车,那个时候,就没有人敢小看我们了。”这个造世界上最先进的火车的梦,归四福一做就做了一辈子,后来又成为归家几代人挥之不去的梦想。

  幸运归建国

  开上杭州第一台内燃机车

  解放后,归四福的父亲归寿根成为新中国的火车司机,尽管开的时间不长就转做管理工作了,但是这个时期的经历让已经懂事的归建国对火车有了感性的认识。

  1965年归建国从杭州的火车司机学校毕业后,正式成为一名火车司机。当时有一句话形容火车司机特别贴切:远看像要饭的,近看像捡破烂的,仔细一看是机务段的。那时归建国的儿子经常天真地问父亲:“爸爸,你什么时候能穿得干净一点啊?”归建国就说:“快了,快了,现在发达国家的火车头都烧油、烧电了,咱们国家离这一天也不远了”,这也是归建国心中一个美好的梦想。

  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人自己制造的“东风”系列内燃机车面世了,这是一个标志性的里程碑。“1976年第一台东风4型内燃机车来到杭州,我很幸运地成为这辆车的司机。”归建国指着相册里一张发黄的照片告诉记者,“我这张照片还上了那天的报纸呢。”

  “高铁”飞驰

  60年心愿一朝梦圆

  对于归华这一代人来说,他们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铁路发展的黄金时代,而浙江的铁路也在这一时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由于昨天归华出乘到了外地,记者没有当面见到归家的这位第四代火车司机,但是从归建国老两口对儿子的描述中,记者可以感受出这位出生在改革开放年代的新一代司机与他父亲的不同:“每当看着他提着小皮箱、戴着大盖帽、打着领带去出乘的时候,总会由衷地感慨:要是我的那位小爷爷也能看到今天的火车司机是什么样子,得多高兴啊!”

  2006年浙江有了第一台电力机车,归华也不用再像归建国一样需要忍受内燃机车司机室里那巨大的噪音了。“现在他们的条件多好啊,冬天有暖气、夏天有空调,司机室里还有冰箱,车上可以做饭,几次提速也让他们出乘来回的时间短了很多。”

  归华现在跑的路线还是上海、宁波、金华,这条线他的曾祖父跑过、他的爷爷跑过、他的父亲更是跑了几十年,这条线路上奔驰的火车也从蒸汽机车、内燃机车变成了电力机车,而不久已跨入世界上先进行列的国列CRH动车组也将在这条路上飞驰,归家第一代火车司机归四福60多年前的那个梦今天终于实现了。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喜迎省党代会特别报道(3)·梦圆时分 A0003 四代司机见证“高铁” ■本报通讯员 傅锋雷/本报记者 逯海涛 ■本版摄影 汪永春 李震宇 林云龙 2007-4-19 钱江晚报a00032007-04-1900020;48257178002CE173482572C1004BC37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