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D0015版:科教·亲子新闻
3  4  
PDF 版
· 33家只有高楼没有父母
· 涂鸦雨伞
· 滚动的车轮
不停地成长
· 幼儿园尝试“半日班”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4月2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杭城一幼儿园
34个大班孩子画《我的家》

33家只有高楼没有父母
  本报讯 家,对于一个6岁的孩子,是不是温暖和快乐的摇篮?但非常遗憾的是,今天的孩子似乎并不这么理解。

  昨天,记者从杭州市安吉路早教研发中心了解到,在大班34个孩子刚刚完成的儿童画《我的家》中,居然只有1个孩子在他的画里用稚嫩的笔画出了幸福的一家三口,其他更多的孩子画的是高大的房子、现代化的电器,却遗忘了自己、爸爸和妈妈。

  在亲子教育越来越得到关注的今天,孩子们却在绘画中传递出缺少亲情交流的信息,这当然有理由让父母、老师和成年人感到震动。

  一个6岁孩子的绘画,究竟传递了什么样的信息?目前,社会学的研究成果表明:人类是先创造图画再创造文字的。教育学者们都相信:孩子也是先会画画再学习文字的。

  就像这所研发中心主任蔡伟玲所说的,孩子用图画传递出的信息要比语言更丰富。因此,幼儿园教师经常从观察孩子的言行中了解孩子;在孩子们的绘画里关注孩子的情绪情感,比如他曾经历过的高兴、快乐的事,不安恐惧的事,以及他的思念和愿望……

  其中有一幅画令记者印象深刻:我家住在七楼,家里有一台电风扇。楼房外几架飞机,蓝色的飞机没有能量,红色的飞机超能量,它们有自我保护的功能,能喷出像泡沫一样的东西。

  在这幅画里,没有孩子也没有家长。而这个孩子则沉浸在自我的幻想世界里,在武器的攻击中漫游……

  记者经过统计发现,在34幅画面中,没有人物出现的有12幅;在余下的22幅画中,只有一幅是一家三口手拉手,这是惟一的“全家福”。

  记者采访了杭州市教研室幼教教研员沈燕影,她认为《我的家》这个命题就是要让孩子关注父母、或者身边最亲近的人,通过对生命、情感的认知来感知世界。孩子的画从一个侧面折射出现实生活中孩子需要更多的亲情交流。         本报记者 沈伟红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科教·亲子新闻 D0015 33家只有高楼没有父母 2007-4-25 48257178002CE173482572C700156DD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