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04版:喜迎省党代会特别报道
3  4  
PDF 版
· 浙江民企勇闯资本市场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4月2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热土孕育5个全国第一
浙江民企勇闯资本市场
■本报记者 张云山
  浙江上市公司在证券市场上书写了五个第一:

  第一个以自然人作为发起人的公司“浙大海纳”;

  第一个以自然人控股发起上市的公司“天通电子”;

  第一个以自然人控股发起在香港上市的公司“浙江玻璃”;

  深圳中小板开市,新和成成为中小板的第一股;

  网盛科技成为A股市场的网络第一股。

  摆脱创业时的“家族制”色彩,借助资本市场,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浙江民企正在资本市场书写神奇。

  浙江上市公司取得的靓丽成绩,基于浙江经济充满活力、拥有众多符合条件的上市后备资源,也是各级政府积极推动企业上市,做大做强“浙江板块”,提升浙江综合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结出的硕果。

  五年,上市梦终圆

  本报讯 “我们为上市等了5年,上市过程不是一帆风顺,但我们从没放弃过,为的就是让企业跃上一个大台阶。”浙江天马轴承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马兴法接受记者采访时,语气中透着一丝疲惫,他刚从国外出差回杭,最近几乎成了“空中飞人”。

  3月28日,天马股份以65元/股的开盘价在深圳中小板上市。当天晚上的庆功会上,公司又接到了一个好消息——之前一直谈而未决的风力发电轴承设备合同终于签订下来了。供应商本来并不想把设备卖给天马。“他们觉得我们是一家地方小企业,没什么名声,一直谈到3月27日晚上都没成功。”但天马一上市,对方就主动给他们打电话要求签协议。当天晚上,他们就签订了合同,大型设备也已经装船启运。

  上市,是从偏安一隅的小企业走向全国性大企业的关键一步。自2000年以来,浙江上市的企业增加了94家,其中民营企业达到85家,比重高达90.4%。未来5年,浙江还计划80家企业实现上市。“如果你想企业更加规范,做成百年老店,上市就是企业做大的一个好途径。”浙江省政府企业上市办公室主任丁敏哲这样表示。

  我省上市公司历年通过证券市场募集资金累计640多亿元,有效解决了企业自身发展中的资金瓶颈制约,增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经过近几年的发展,万向钱潮、雅戈尔、绿城房产、网盛科技、新安股份等一大批上市公司,已成为行业发展的龙头和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主体。到4月17日收盘,全省A、B股上市公司市值为4531亿元,占全省2006年GDP28.95%,上市公司在浙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年轻民企,明天会更好

  “公司上市了,我们还年轻,明天会更好。”这是网盛科技上市后,总裁孙德良给公司中高层开会讲的第一句话。

  网盛科技上市前,30多名公司员工获得了股权激励,按目前股价计算,不少人都是千万富翁。孙德良怕这些纸上财富成为员工前进的绊脚石,才说出前面一番话。

  不少持有网盛科技原始股的都是2002年之前打天下的老员工。章玲现在是网盛科技市场部主管,5年前她从原行政单位辞掉“金饭碗”跳槽到网盛时,全家人都不同意。当时的公司还在高新大厦,只有50多平方米,墙上的漆都刮落,孙德良的房间只有5平方米,整个公司一共只有3台电脑,每个人在电脑上建立自己的文件夹,轮换着用。

  2000年的网络股泡沫破灭之后,各个网站一片狼籍。孙德良的化工网凭借着“会员+广告”的商业模式,度过了这场危机,并逐渐发展壮大。2003年,在股市低迷的时候,网盛科技仍聘请了保荐人开始了上市历程,从一家私营企业改制成股份制企业。

  “过”、“否”——两部手机上的两个字决定了网盛科技的命运。2006年11月,当评委拿着小纸条宣布“浙江网盛科技公司获得通过”时,孙德良激动得满眼是泪,第一时间把“过”的短信群发给了公司高管。

  与网盛科技、天马股份一样,浙江企业在5年中在资本市场中大获丰收。新和成、伟星股份、精工科技成为2004年深圳中小板的首批“新八股”。以往对上市不太热心的温州民企,也孕育出企业上市的硕果。2006年8月华峰氨纶在深交所上市,成为温州民企第一股。

  浙江的土壤造就成功

  上市对一个企业的好处有多大,孙德良感触也许最深。现在过了上市新鲜期的他,每周只看一两次股价,每天都忙着跟客户谈合作。

  “加拿大一家B2B上市公司,从网上知道我们上市后也来跟我们谈合作,上市后,做事的底气也足了很多。”孙德良说,上市的效果现在正在慢慢体现,公司上半年的发展态势很不错,知名度正在变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他们现在忙着把上市募集来的资金再投出去,参股其他商业网站。

  “我们的故事是在浙江这个热土上诞生的,未来3年内,浙江会有更多的互联网企业登陆资本市场。”孙德良感慨,他很幸运地在杭州创业,因为浙江是民营经济大省,拥有一大批有潜力的企业。互联网最重要的是人才,杭州很适合生活,又比较适合创业,有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名校,大量人才留在杭州,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孙德良最佩服的就是万向董事局主席鲁冠球,他上初中的时候就经常听到鲁冠球的创业故事,无形中也有了创业的冲动。他接触到的浙江商人各种行业的都有,但做事踏实、肯吃苦、有毅力、嗅觉敏锐的浙商精神是相同的。

  孙德良认为上市有三大好处,一是凝聚团队,互联网的人才流动性很大,但采用股权激励机制后,网盛科技的团队更加稳定,晚上和双休日很多人都放弃休息,主动加班。二是内部的治理上比以前更规范。三是公司的实力和知名度都上了一个台阶。“以前手上只有1个亿,现在有4个亿,知名度一打开,业务开展也很顺利。”

  谈起上市后的感受,天马股份总经理马兴法最大的感触就是苦尽甘来。“政府多年来提倡科技创新,我们又处在民营经济最发达的浙江,技术创新成了我们的竞争力所在。上市前,跟我们差不多的企业有不少,但上市后,我们一下子就脱颖而出了。”天马股份有200余人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四年来累计研发投产新产品2000余个,先后获得新产品专利20余项,“以前我们只给拖拉机生产轴承,现在路上跑的,水里游的,天上飞的都有我们的轴承。”

  链接

  中小板的浙江奇迹

  浙江省政府企业上市办公室提供的资料显示,截至2007年3月31日,浙江共有上市公司134家,其中A、B股上市公司105家,境外上市公司27家。A、B股上市公司总家数居全国第三位。2003年至2006年,浙江IPO的家数连续4年占到全国IPO总数的10%以上。

  2004年5月份,中小企业板推出后,首批上市的8家企业中,浙江占3家,而目前已经上市的133家企业中,浙江占了32席。

  截至一季度末,浙江上市公司中,有97家为民营企业,占全部上市公司的73.5%。到目前为止,全省拟上市企业中,3家已通过中国证监会发审委的审核,10家已经向证监会提出正式申报,44家企业进入上市辅导备案。另外有2家企业赴香港上市进入或通过聆讯,1家赴英国上市正在审批。

  专家点评

  借上市实现二次飞跃

  浙江企业出现的上市潮,主要跟浙江经济率先完成资本原始积累,想通过资本市场实现二次飞跃有关。上市对创业股东来说,可以是一个资本套现的过程,也有利于吸引并留住人才。企业上市后,可以改善企业融资环境,上市过程中可解决企业的产权和管理风险,股权分散后,也可以分散经营风险,提升企业的形象。

  浙江企业上市主要集中在中小板,主要是因为浙企规模不大,但它们发展潜力不小,很多都是行业龙头,正好符合中小板门槛低,高增长的条件。浙江上市企业主要从事纺织、制药、化工、制造等行业,这些也是浙江企业的产业优势所在。

  以后上市肯定会越来越容易,浙江的上市公司也会越来越多,企业上市后的“明星”效应也会吸引更多的同行企业加入上市行列来。

  浙商研究会执行会长 王曙光

  圆梦者说

  天马股份总经理马兴法: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上市的时候,市场并不好,但上市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企业要想加快发展,打造百年老店,上市是个必要阶段。上市可以扩大企业知名度,有利于人才引进,有更多的发展机会。

  网盛科技总裁孙德良:我刚开始做化工网的时候,只想一年赚10万元,在杭州安家落户,从没想过有一天会上市。做事情开始不要给自己定太高的目标,一步步去做了,成功会自然而然地实现。在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下,上市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好办法,不上市说不定就被别人挤掉了。上市就是集全市场之财力,发展壮大你的企业。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喜迎省党代会特别报道 A0004 浙江民企勇闯资本市场 ■本报记者 张云山 2007-4-26 48257178002CE173482572C800225230;钱江晚报a00042007-04-2600044;钱江晚报a00042007-04-2600043;钱江晚报a00042007-04-2600042;钱江晚报a00042007-04-2600020;钱江晚报a00042007-04-2600039;钱江晚报a00042007-04-2600021;钱江晚报a00042007-04-2600041;钱江晚报a00042007-04-2600022;钱江晚报a00042007-04-260004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