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妈妈,来世让我做你的妈妈,照顾你!”昨天下午,浙医一院肾脏病中心举行了特别的感恩派对,3位接受父母肾脏捐献,已基本康复的子女向父母亲表达他们感恩之情。当19岁的嘉兴女孩陈燕声音颤抖着说出了开头的一句话时,在场的医护人员眼圈都红了。
父母都很纯朴
捐肾前没多想
这是浙医一院4月份做的3例亲缘活体肾移植手术,3位患者目前还在无菌仓中接受观察治疗,他们昨日向即将出院的父母告别。他们带着大大的口罩。虽然只露出眼睛,但和父母相互搀扶着,眼睛里盛满了温柔的微笑。
3位捐肾的父母,来自南京、上虞、嘉兴,都是朴实的农民。年纪最大的王妈妈62岁,看上去白白净净显年轻,“你看我毛瘦,身体很不错的呢,捐肾也没多想,昨天拆线,一会就回家啦!老伴照顾我和女儿蛮辛苦,也要多休息休息。”说话的时候,她用手拍了拍老伴的腿,老伴也憨厚地笑了。
问了问身边的另两位父母,说的最多的也是“没多想”。
26岁的杨敏(本报4月11日D16版报道)和父母一起出现,原本脸色黝黑的父亲杨从学看上去反而比原来红润一点。“恢复的不错,伤口拆线了,一会就可以回家了!”父亲声音洪亮。杨敏是杭州一家外企的软件工程师,在杭州是让人羡慕的工作。昨天他告诉记者,想快点回公司。
切蛋糕的手抖了
眼泪把口罩浸湿了
19岁的陈燕是嘉兴师范学院的大学生,再有两年就要毕业了。她去年10月出现肾功能衰竭,半个月前接受了妈妈的一只左肾。为了表达他们感恩的心情,医护人员准备了一个三层的大蛋糕,3位子女每个人切了一块蛋糕给父母,表示感恩回报的心情。
看上去很娇小的陈燕,切蛋糕的手有点抖,蛋糕送到妈妈手上时,眼泪把口罩浸湿了,她说:“妈妈,如果有来生,我要做你的妈妈,照顾你一辈子!”妈妈接过蛋糕,抱住了女儿。旁边的医护人员不由自主鼓掌,眼圈也红了。
浙医一院党委副书记、肾脏病中心主任陈江华教授和两位肾移植十几年的病友一起为3位父母献上鲜花。陈教授说,根据尿毒症的发病率,中国1000人中即有一位患者,需要肾移植挽救生命的病人数可想而知。
5月1日,《人体器官移植条例》将正式实施,用法律保证了器官移植。除了志愿身后捐献器官之外,亲缘之间的活体肾移植现在逐渐多起来,长期生存的效果也很好,这也可能成为以后器官捐献的趋势。
本报通讯员 王其玲
本报记者 王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