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重庆专电 昨天,王蒙、崔永元、于丹、周国平等大腕不约而同地现身重庆全国书市,卖书的卖书,比口才的比口才,一时读者追捧。
王蒙解密——
你为何能上舞厅
中国作家里,除了茅盾,谁也没有王蒙的官大——他当过文化部部长。难怪在昨日《王蒙自传》的第二部《大块文章》首发式上,王蒙自认这本书中很有些“干货”。签售的队伍排起了长龙,他成了本届书市最受读者追捧的作家。
这本书涉及了王蒙上世纪80年代之后的人生经历,国家改革、顶级官场、文坛要事、高官名人、创作经历……这些常人无从知晓的“秘密往事”,在书中有很多披露,对读者来说可能构成一种颇为神秘的火爆卖点。“有人说,这些事都很麻烦,劝我不要写。”王蒙说,“但正是这种写作难度挑起了我的激情,所以这本书是我自传的核心。”
王蒙用很多个例子来对比今昔,来回顾改革开放的一个个足迹,而他曾经是起作用的一分子。“1986年,深圳模特大赛,我收到国内妇女界几个非常著名的‘大姐’来信,认为‘选美是把女人当成玩物的资本主义行为’,而现在都已经遍地开花,并没有那么肤浅。”王蒙说,“1985年11月,我国四个部门联合发文‘严禁营业性舞厅’,1986年4月我上任以后就把舞厅放开了,还遭到了某省的抵制……”
颇有点《皇帝的新装》中小孩的勇气,经历独特的作家王蒙确实涉及了一个空白点。但是,当有记者问及他在书中所说的“当官会上瘾”时,王蒙却说了一通自己的革命史,认为干部身份早于文学经历,而对此避而不谈。
他认为中国还是文学大国,文学刊物、书籍和小说的数量众多,并提议建立一个基金来扶助老作家出版作品。
崔永元——
讲书,出书,挣大钱,买大房子
“当媒体名嘴遇到学术名嘴,会有什么化学反应?昨日,在中国出版高层论坛上,两大名嘴小崔和于丹“碰头”了,结果论坛变成了“实话实说”和“百家论坛”的综合版,又有笑声又有掌声。
两大名嘴原来是一个圈子里的老熟人,座位挨在一起的小崔和于丹不时谈笑几句。“我们经常在一块聊天。”于丹告诉记者。小崔在台上也透了底:“我们有新节目就请于丹谋划,她的点子特别多。”
小崔嘴角歪歪地笑着一开口,全场洒满了笑声。“关于读书,我有一肚子话要说,整理成文,少说也有100页吧。”小崔半真半假地抱怨,“但兴冲冲到这,他们告诉我是主持人。”
小崔最近正在全新打造一档《小崔读书》的节目,对于阅读颇有研究。谈到阅读率时,小崔赶紧插嘴,“我知道,世界上人均阅读率最高的国家是以色列,人均每人购书64本。” 面对学者型的名嘴,小崔也要表现一下自己。
他还透露,第一期《小崔读书》将讲一本名为《书法有法》的书。“古时候,手势和笔法合一起称为‘书法’,就像一种行为艺术,”他说,“现在却失掉了一半了。”
小崔仗着跟于丹熟,就擅自宣布将她演讲的题目改为“为什么要读书”了。不打趣就难受的小崔又就此题来了个“实话实说”。“易中天、于丹就是答案。”他说,“读了书,可以讲书,出书,挣大钱,买大房子!谁说读书没有用!”这种实用主义的解释法,理歪但听者一阵叫好。
于丹一上台,就把论坛变成了“百家讲坛”,她那种天女散花般的华丽口才引来掌声阵阵。她认为读书是一种储备,是一种生活方式。“阅事阅心,知道迷惑,再到书中去寻找答案和需要的东西,现在应该倒过来读书。”
两大名嘴的比拼如此难得,以致于中午论坛结束后,近百位听众忍着饥肠辘辘,又参加了小崔、于丹和中国人大刘春田教授的访谈,直到下午1点半才恋恋不舍地散去。
本报特派记者 陈 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