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20时25分许,北京中华世纪坛,见证了第29届奥林匹克火炬诞生的历史时刻。
中国设计师以中国传统文化纸卷轴为创意,以有着千年历史的“祥云”图案为灵感设计的第29届奥林匹克奥运会火炬,正式向全世界亮相。
388件作品中挑出“祥云”
2005年12月6日,北京奥组委面向全球发出公开征集火炬设计方案的邀请。截到2006年2月28日,北京奥组委收到有效作品388件。
应征人来自28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香港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同时还有来自美国、法国、德国、匈牙利、意大利、日本、印度尼西亚、伊朗等国家的应征来稿。
2006年3月1日至4月18日,北京奥组委成立评审委员会,对奥运火炬的应征方案进行评审。进入复评的10件作品的设计方案,在平面设计方案的基础上提交立体的火炬制作模型,从中评选出3件作品提交北京奥组委执委会审议。
2006年6月,北京奥组委确定了联想(北京)有限公司创新设计中心设计的“祥云”的外形设计方案和航天科工集团负责内部燃烧系统的设计方案。两家中标单位进行密切合作,完成样品生产。经过技术检测,符合火炬设计的技术指标。
2007年1月,经国际奥委会批准,“祥云”设计方案正式成为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火炬。
青春激情 航天内“芯”
2005年底,北京奥组委正式征集火炬设计方案的消息传到正在进行年度创意总结的联想集团创新设计中心,一下子就激活了这群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设计人才群的创作活力。他们将总结会改成火炬设计的“头脑风暴”。
33岁的设计战略总监仇佳钰回忆说: “讨论时一位女设计师无意中将桌上纸卷起的造型,触动了大家的灵感:中国传统的纸卷轴正好是独特的火炬外形。纸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通过丝绸之路传到西方,人类文明随着纸的出现得以加快传播速度。与现代奥运会火炬传递的宗旨十分相符。”
30岁的设计师章骏说:“‘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的‘祥云’图案是设计创作中的点睛之笔。祥云在中国具有上千年的时间跨度,从天安门前的华表,到生活中的瓷碗上的图形,几乎无处不见。”
与联想年轻设计师们活力四射的思想碰撞相得益彰的是,火炬内部系统的设计,选择了年过六十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兴洲作为总设计师提出的方案。这位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的专家,有着丰富的航天工业产品的设计经验。
刘兴洲说:“别看火炬小,但它内部燃烧系统的科技含量并不低。它要解决各种气候和地理条件下,圣火燃烧不受影响,还要具备为电视拍摄和摄影时,提供清晰的火焰图形等条件。还要是轻便、安全和环保的。”
经过反复试验,一套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内部燃烧系统研发成功。这套系统通过增加稳压装置、主燃室和预燃室双保险等方式,解决了大风、大雨下的燃烧等一系列难题,通过了验收。
两家不同的设计单位,在奥运会的火炬下聚合在一起,完成了火炬外形与燃烧系统结合的样品制作,形成了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的完整设计。
祥云照耀和谐之旅
北京奥运会的火炬获得了国际奥委会的好评。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在发布仪式上说:“火炬的出色设计为接力增添了独特的中国色彩,‘祥云’将北京奥运会吉祥、祥和的信息传到了全世界。我深信,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将会在全世界人们的记忆中留下许多不同寻常的记忆,创造出新的梦想。”
北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蒋效愚说,从评审一开始,“纸卷轴”的创意的这套方案,就以浓厚的中国味吸引了众多中外评委们的眼睛。它巧妙地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纸寓于其中。火炬取自“祥云”的创意,又和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和谐之旅”的主题十分契合。
新华社记者 汪涌 高鹏